學會使用精美的語言寫出簡潔有力的結尾。
我們知道,篇末點題、照應開頭,這是最常見的結尾方法,可是如果點題拖泥帶水,文章就顯得畫蛇添足,重復啰唆。因此,我們的結尾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表達上要干凈利索。可以運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直抒胸臆,例如作文《那時,我覺得自己長大了》結尾:“瞬間,幼小的我,便長成了你。”可以借助白描手法再現景物特征,例如作文《開在心中的花》結尾:“陽光,鮮花,芳香四溢。”可以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激發聯想,例如作文《我心靈的甘露》結尾:“友誼像甘露,滴滴潤在我的心田。”可以以一當十地提煉詩意語言,例如作文《就這樣被美征服》結尾:“我仰望天空,渴望擁有那一抹深紅。”
二、思想上要深刻感人。一篇文章的中心常常要在結尾中點出,只有凝聚著作者深刻思想的結尾,才能震撼讀者的心靈。例如莫懷戚的《散步》,文中寫了一對中年夫婦扶老攜幼在田野散步的事情。這個看似很生活化的內容,經作者結尾一點,立刻有了深刻的意義:“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內容上要耐人尋味。好的文章不是讓人讀完就完,而是讀完后還想琢磨,越琢磨越有味。因此結尾不要把話說得太直白,應該用簡要的文字制造出豐富的想象空間,給讀者留出回味的余地。例如泰戈爾的小說《窗》,寫靠窗的病人甲為不靠窗的病人乙講述窗外的美景,引起乙的嫉妒,乙最終卑鄙地占據了窗口,想一覽窗外的美景,結尾點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少不了母愛、友情、名著、名言等方面的滋潤和激勵。在它們的陪伴下,你一路走來,一路歡笑。
請以“伴著 " "出發”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橫線處填上一個合適的詞語;②寫成600字以上的記敘文,要寫出真情實感。
思路點撥:1.尋找“伴者”。要找到最適合你的那個“伴者”,這是真情表達的前提。為了寫出自己的個性作文,選擇的“伴者”要避免撞車。大部分同學可能會選擇母愛,因此,我們可以將母愛這種無形的情感寄托在某種有形的事物上,例如微笑、牛奶、書包等具體事物。
2.選擇合適的角度。角度巧妙的作文會讓人拍案叫絕。例如同樣是表現媽媽的關愛,以小見大取材就比概括敘事的效果好,側面表現有時勝過正面著筆。有同學以“伴著爭吵出發”為題作文,寫自己經常因為學習上的事與媽媽爭論,在爭論中辨明真理,不斷進步。這個角度就很有新意。
3.表達真實的感受。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可能受過委屈,挨過訓斥,受過冷落,但仔細想一想,那些也可能是你成長的動力。比如你父母很少顧及你的學習,也不常查你的作業,好像放羊一樣。而你在這樣“放羊”式的環境中卻培養了自強自立的能力。這不也是很好的材料嗎?
伴著黎明出發
□相可可
黎明是白天與黑夜的交接,是明與暗的變奏。“海日生殘夜”“黎明前的黑暗”,一直以來,黎明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時段。
小時候
模模糊糊記得,有一次爸媽帶我跟一個旅游團去旅游,天不亮就坐上了大巴車。車子在路上走了一陣才天亮,車窗外頓時一片金黃。大巴車在路上疾馳,太陽正在緩緩升起。拉開簾子,窗外景物的輪廓漸漸清晰,顏色漸漸明麗。這種既可愛又奇妙的變化,真令人欣喜不已。這時,車里有人說了句:“我們正在沖出黑暗,走向光明!”一車人都笑了起來。大巴車載著一車人的歡聲笑語,朝太陽升起的方向駛去。
小學時
有一次參加活動,要早一個小時到校。那天早上,我準時出了門。早晨遠比夜晚寧靜,空曠的街道上只回蕩著自己的足音,我不由得放輕了腳步。萬物都在沉睡中,我甚至聽得到它們均勻的呼吸聲。草葉上有露珠凝結,又圓又亮,玲瓏剔透,折射出七彩陽光。它順著草葉緩緩滑下,“啪”的一聲,消失不見。遠處隱隱傳來雞鳴,綿長悠遠,一切又回歸寧靜。我深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轉過一棟大樓,見到初升的太陽,正將溫暖的陽光灑向大地。
初中時
上初中了,要上早自習。正值冬天,天亮得晚,我出門時,天還黑黢黢的,只有路燈亮著。記得有一次下小雪,微黃的燈光照著慢慢旋轉下落的細小雪花,照著被雪染白的地面,我就像站在童話世界里一般,真是美不勝收。每天清晨這樣走著,看著上學的路上一天比一天明亮起來,看著冬季漸漸過去,看著最絢麗的光影變化,真令我心動不已。
美哉,黎明!幸哉,伴著黎明出發的人!
點評
黎明是作者記憶中的一個特殊時刻,是作者成長中心動的時刻。它給了作者美好的回憶和感受,給了作者成長的欣喜和向往。借助這個特殊的形象,描繪出了一幅幅迷人的圖景,顯得新穎別致。結尾運用抒情性語言,簡要地點明了全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