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扇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團扇文化則是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并在宋朝時期發展到巔峰,在宋朝更是流傳著大量關于團扇的詞句,賦予了團扇更多的意象內涵。本文將對團扇的起源與發展進行探析。
【關鍵詞】團扇""起源""發展
【中圖分類號】T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1-0108-03
扇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在晉人崔豹的著作《古今注》中,就提及“舜作五明扇”,可以看出,在有史記載的夏朝之前,就有了關于扇子文化的記載。隨著時代的發展,扇文化開始逐步向兩個方面發展,一種是儀仗式的扇文化發展,一種是向著輕便實用的扇文化發展。隨著扇文化的發展,到了兩漢時期,團扇作為扇子的一種,開始逐步走上歷史舞臺。根據對相關文獻的查詢,發現漢代的《團扇賦》是第一個進行團扇描述的作品。從當時描述的團扇造型來看,在團扇出現的最初階段,團扇的形狀主要是圓形,還有梅花形、海棠形等藝術造型,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絲綢等。隨著造紙技術的發展,隋唐時期出現了紙面團扇。到了唐宋時期,隨著刺繡技術的發展,精良的刺繡技術制作出的團扇開始廣泛地得到應用,其特點是扇柄為中軸,并配備素白色的絹作為扇面,深受大家閨秀和文人騷客的喜愛。
一"團扇的起源
1.團扇風靡至今的原因探析
團扇自誕生伊始就具有輕柔、飄逸的特點,這也是大家喜愛團扇,并使團扇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團扇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內涵也不斷豐富,并逐步發展成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物品。分析團扇盛行的原因,可以發現,團扇所具備的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以及團扇所具備的華麗表面,能夠行云流水地融合在一起,給予團扇持有者一種心靈的寄托和依賴,這就是團扇成為大家閨秀和文人騷客心向往之的根本原因。
2.團扇起源的傳說
第一,于兩漢興起。從歷史考究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在西漢成帝時期,漢成帝獨寵趙飛燕,嬪妃班婕妤回想起趙飛燕進入宮中之前,漢成帝對自己的寵愛,難免會產生寂寥的感覺。班婕妤搖扇時,每逢秋風起,都會使用團扇比作自己,并創作《團扇歌》抒發自己的心情。可以看出,在這個歷史階段,團扇與女子之間就開始產生緊密的聯系,也為后續的團扇文化發展和大家閨秀之間解不開的憂怨情結埋下了伏筆,在文人騷客筆下,團扇也逐步發展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寵的藝術象征。
第二,于兩晉隋唐逐步演變。在晉朝,隨著三國時期戰亂的結束,士大夫階層重新成為社會的上流階層。團扇作為身份的象征之一,開始重新興起,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加入新的文化藝術內涵。在晉朝,更是有權臣王珉使用團扇與嫂婢傳情的故事,在東窗事發之后,嫂婢更是創作了《團扇郎歌》作為傳情的詩詞,這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名的情歌之一,時至今日,該詩詞也是象征美好愛情的經典詩詞。可以看出,團扇在文學發展史上,象征“悲情”和“唯美愛情”的意象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團扇所具有的文學形象也越來越多,發展到盛唐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大幅度發展,社會的文化發展水平也大幅度提升,文人騷客的文學創作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唐詩為代表的藝術作品開始和團扇結合在一起,給了團扇新的文學藝術價值。以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團扇歌》為代表,借助于團扇的外在形象,抒發宮女年老色衰,遭君主拋棄的悲慘事實,并借之婉轉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之志。可以看出,在整個團扇的起源發展階段,都是和文學形象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二"團扇在兩宋發展極盛的背景
1.團扇在兩宋的普及情況
發展到兩宋時期,團扇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所必備的物事之一,上至皇家貴妃,下至平民百姓,都熱衷于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團扇。在團扇上使用精妙的刺繡手法,團扇的藝術價值越來越多,從事團扇買賣的小商販也越來越多。從當時的文獻記載上可以看出,在兩宋時期,團扇已經發展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產品之一。在我國聞名中外的傳世巨著《清明上河圖》,畫面中數以百計的人物大部分都手持團扇,這也是當時團扇發展鼎盛的有力證據。
2.團扇在兩宋盛極的發展背景
團扇之所以在兩宋發展極盛,這和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眾所周知,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原來是后周王朝的大將軍,趙匡胤是通過“黃袍加身”的歷史事件獲得皇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趙匡胤比其他封建王朝創建者更加懂得有軍權者對國家的危害,因此宋朝特別注重對士大夫階層的文學意識培養,試圖通過創建輝煌的文化,讓士大夫階層不再關心國家大權,以便于保證皇權永固,這也是團扇能夠在宋朝發展極盛的政治背景。
三"團扇在兩宋發展的藝術形象
1.團扇在兩宋盛行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在兩宋時期,“詞”這一文學形式發展到了頂峰,以蘇軾、辛棄疾、王安石、柳永等為代表的文學大家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赫赫有名的詞作。尤其是北宋時期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派,其文學創作更加貼合音樂文學的概念。在這樣的文學背景下,寫在紙上的歌詞想要具有更高的藝術表現力,僅僅憑借文字的表現是單薄無力的,這就需要道具來配樂裝飾。在這樣的背景下,團扇作為深受文人騷客和大家閨秀喜愛的作品,其輕巧便利、精致柔美的藝術特點,也深深地契合了婉約派“輕詩詞”的藝術表現特點,借助于宋詞的春風,團扇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盛行起來。
2.團扇在兩宋發展的藝術盛景
在這一歷史階段,不僅文人騷客搖扇納涼,歌女扇舞也是花樣繁多,具有很強的藝術美感,這些和宋詞的藝術文化內涵有著深度的契合。根據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查詢,可以看出宋詞中描述扇子的詞句就有199句,關于團扇的詞句更是占了58句。可以發現,在宋朝,文學藝術和團扇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從這個角度進行考慮,團扇在宋朝的文化歷史中占據的地位是不可小覷的,這也是團扇文化能夠發展至今,源遠流長的根源。
3.團扇在兩宋發展的藝術形象
在兩宋時期,隨著文人在詞中對團扇進行了大量的藝術描寫,團扇文化開始逐步成為中國文學藝術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扇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之一。從團扇的文學藝術形象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團扇的文學藝術形象大部分指的是團扇與大家閨秀之間的聯系,例如《踏莎行》等經典的宋詞著作,都是給團扇賦予了悲情的女子形象。在這一歷史階段,大部分團扇形象都是依托于女子的形象存在的。例如,陳師道在詩詞中介紹“冰簟流光團扇墜”,在晏幾道的著名詩詞《解佩令》中,也對團扇的文學藝術形象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大詞人蘇軾在《解佩令》中也對團扇的藝術形象進行了介紹,依托于這些璀璨的文學巨著,團扇的文學形象逐步豐滿起來。尤其是那些大家閨秀,青春易逝,更像是在團扇中傳遞著唯美的扇意,逐步超脫于團扇本身的形象,與文學形象結合在一起,向世人傳遞詞人一份特定的情感。
在文人騷客眼中,人生之大悲,莫過于青春易逝,在團扇的文學意象中,團扇往往象征著悲情的故事,往往讓文人騷客產生壯志難酬的感覺,愛人朋友分離、天涯海角的感覺。在這小小的團扇之中,就可以將文人騷客和大家閨秀的全部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同團扇的扇面題畫一樣,具有無限的藝術美感。在進行團扇的文學藝術研究過程中,總是會讓研究者產生無限的感慨,美人多是孤單,文人騷客多是郁郁不得志,在人類心靈的一角,總是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陣的空虛。這個時候,輕搖手中的團扇,會產生心意相通的感覺,這也是團扇負載了眾多文人騷客和大家閨秀的情懷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秋風襲來時,更是讓文人騷客感嘆生命易逝、人生短暫。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團扇作為物事的一種,在我國文化歷史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與此同時,由于團扇具有輕柔、飄逸的特點,受到了無數文人騷客和大家閨秀的喜愛,隨著歷史文明的發展,團扇所具有的文化藝術內涵也不斷地豐富,和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團扇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團扇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文人騷客的文學情懷有著緊密的聯系,團扇的文學價值內涵不斷地發展,并在兩宋時期達到了頂峰,藝術價值也達到了頂峰。這也是本文所進行的團扇的起源與發展研究的重心所在——其起源于生活,盛行于藝術。
參考文獻
[1]黃可人.工藝團扇的傳承與創新[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1)
[2]李超德.緙絲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創新的幾點體會——以書畫緙絲團扇設計與制作為例[J].裝飾,2014(5)
[3]馮文華.宋代團扇文化與小品畫的扇面形制[J].藝術百家,2013(Z1)
[4]梁素.宋詞中的“扇”意象及其內涵與情感基調[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6(4)
[5]曹莉蕊.宋代人文繪畫中的美學意境在當代茶道器具設計中的體現[J].國畫家,2015(4)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