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王岱山個展“幽寂之地”在北京798藝術區的橋舍畫廊開幕,呈現了王岱山近兩年創作的23幅油畫作品。
如果一定要用風格變化的速度來衡量藝術家創作的話,那么王岱山算是個“不思進取”的藝術家。

從2011年獲得新銳藝術獎起,王岱山的作品并沒有什么太明顯的變化。他畫瑣碎的生活:身邊的公園,遠處陌生的背影,夜晚晃動的路燈,樹影婆娑中幽暗的光,這種模糊破碎的現實和夢幻感,從室內挪到室外,在漫長的靜止中透著些危機重重。
在以速度為衡量指標的今天,王岱山在繪畫上慢慢地搖擺,更像一種自甘放慢腳步的態度,也是藝術方式。當然仔細看來王岱山并非沒有改變,而是轉得微妙。人物從事無巨細的刻畫,變得越來越模糊,讓細節消失在更廣闊的敘事氛圍中,人、物、景,之間的聯系消減到最低,反而在光影與透視的構建里,造成更難以言說的豐富的故事性。
王岱山的繪畫具有堅實的學院功底,他于1999-2007年分別在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接受了嚴格的學院專業訓練,根基厚實。在這樣基礎之下,當他把眼光投向周邊的人和事,在寫實性和當代性之間很容易找到統一。也許他筆下瑣碎的日常生活并沒有明顯的當代虛無感和寓意性,但當焦點對準日常現實,打破對日常生活機械性的、習慣性的、重復性的麻木和被動適應時,便喚起對現實的異樣感,從而在異樣化、陌生化和神秘化的藝術氛圍中更加敏銳地感受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