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柚柚根據《防務新聞》、路透社、《外交官》等綜合編譯。
隨著各種力量的介入,中國南海問題愈加白熱化。
不僅是爭議海域內的中國“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受到關注,就連海洋考古這個并不見得多么重要的領域,也被拿來“說道”。《外交官》雜志7月2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稱,中國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以海洋考古為目的,于今年4月駛往帕拉塞爾群島。在此之前,至少可以追溯到2013年,中國就已經開始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考古作業。文章認為中國此舉明顯帶有多重含義,即通過海洋考古加強中國在南海爭議地區的主權聲索。
雖然,在南海標記文物并非中國對南海宣示主權的最佳手段,但中國的海上力量同時也在驅逐“未經(其)授權”的其他船只。對于周邊其他較小的國家來說,即使聯合起來也很難在相同領域與中國抗衡。
佐之以媒體的宣傳造勢,使普通的海洋考古也能成為中國地區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近期發表《2015國防白皮書》,直言中國軍事崛起,劍指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問題上一系列“高壓”措施,造成其與鄰國之間關系緊張。而日本同時對加強和美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寄予厚望。
但有趣的是,中國在三個月前發布的中國版“國防白皮書”上,以未直接指明的方式批評美方對中國國事的過度關注,表達了強硬態度。而7月21日《防務新聞》的另一篇文章刊登了美國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海上力量和投送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蘭迪·福布斯在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演講,他說:“中國在‘修辭’上取得了勝利,美國已經沒有辦法清楚描述中國的國家戰略。”
美國時常在“太平洋中心”還是“亞太再平衡”如何稱謂之間搖擺不定,雖然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略雖然不錯,但尚未獲得有效進展。而中國利益卻已經驅使其越來越自如地運用“可控摩擦”戰略——即通過擠壓周邊鄰國,逐步提升自身力量——這種情況在中國對南海的領土要求和島嶼擴張中表現得最為明確。
福布斯同時還說:“我們相信中國有目的地進行一切——有某種足以使中國堅信會勝利的戰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