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鮮與中國之間貿易交往衰退,不僅會影響朝鮮本國經濟增長放緩,也將重挫邊界貿易。但從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來看,朝鮮經濟發展的趨勢,受自然及不可控原因影響,今年很有可能是朝鮮經濟最糟糕的一年。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成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根據朝鮮的病毒檢疫政策,任何人在進入朝鮮境內之前,都必須進行為期21天的安全隔離。很少有外國人愿意花上這么多的時間待在朝鮮的酒店房間里。
雖然短期內對旅游收益有一定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此舉明顯遏制了邊境貿易的發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朝鮮并不是一個可靠的投資目的地,而平壤恰恰在傷害艱難建立起來的貿易伙伴關系。
在埃博拉之后,朝鮮又被卷入一場“氣象陰謀”。據當地的報道稱,朝鮮正面臨本世紀最嚴重的干旱天氣。干旱天氣不僅造成2015年朝鮮經濟困難,同時破壞電力輸出及其他人力資源投入。
朝鮮的電力大部分由水力發電提供。根據朝鮮提供給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從2005年到2009年間,朝鮮境內有六個熱電廠及八個水電站。由于今年降水缺乏,即使在平壤的中心地帶,也在大量使用備用的燃料發電機供電。
在水稻種植的5、6月,朝鮮當局只好調集大量的工人加入到農業生產大軍,以勞動密集型的方法搶種作物。就在一輪疲憊的農活之后,中國股市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空前落差,致使朝鮮不得不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這幾乎是對經濟增長最為慘烈的人為破壞。
超過80%的投資者來自中國——無論是零售企業還是個人投資者。他們都將面臨因此而帶來的損失。個人消費能力將會下降,規模較小的公司面臨倒閉,或許中國東北地區的某些工廠愿意接收更多的朝鮮勞動力,甚至在朝鮮興建工廠。但中國作為可以依靠的“巨人”鄰居,朝鮮顯然對其寄予厚望。他們比任何人都期待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即使某些悲觀論者不停地抱怨中國人口結構變化,以及房地產泡沫,銀行大量的壞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