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泰國地處中東,可能它上國際頭條會非常頻繁。
自從2006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迫使泰國總理他信下臺并流亡海外后,泰國的政治方向就一直處于混亂的狀態——在位很久但卻身體抱恙的國王、有政變傾向的軍隊以及伊斯蘭恐怖問題。
當然,最近因為泰國猖獗的人口販賣,泰國在“全球人口販賣中心”評級名單中降至最低的“第三級”,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對泰國、馬來西亞等上榜國家進行制裁。
為何泰國會成為“全球人口販賣中心”?美國政府的強制介入是否會改變泰國的這一境況?
成為“全球人口販賣中心”,部分是因為泰國的地理位置:泰國與幾個極度貧困的國家包括老撾、柬埔寨接壤,同時泰國還緊鄰著移民熱門地馬來西亞。在海上,泰國亦坐落在從孟加拉國走私到緬甸之間的必經之道。
再加上泰國國內的政治動蕩,不僅僅是別國公民,泰國公民也成為“蛇頭”們販賣的對象。
在深山老林,很難找的“等待區”
泰國南部,宋卡府,經過線報,在200多名警察數十天的搜救后,終于發現一座“人蛇”營地。只不過,顯然這座營地的人早已離開,只留一處亂墳。
經過挖掘,一共挖出26具尸體。初步判斷,死者可能是來自緬甸和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這片山林先前應該是一座偷渡者的中轉營地。
該營地離馬來西亞邊境不過數百米,在深山老林中散落著數十間竹屋以及簡易廚房與廁所。
泰國警方副總監艾·昂薩那農對記者說,警方早就知道當地存在一座“人蛇”營地,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它在深山老林,很難找。”
這座被遺棄的營地隱藏在山中,地上散落著鞋子和衣服。警方說,這座營地至少存在了一年左右。
許多生活在緬甸和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為了逃難,花錢找“蛇頭”偷渡,經歷艱難險阻,走海路偷渡到泰國和馬來西亞,再從那里前往其他國家。而一些羅興亞人則是被拐賣,上了“招工”的當,或者干脆被下了藥。
泰國不僅僅是人口販賣的“中轉地”,許多泰國人也被國際販賣組織販賣。
在泰國與緬甸等貧窮國家交接的村莊,雖然風光秀麗,但是在這番美絕的風光背后卻和很多類似的山村一樣,藏著人口販賣的黑幕。
就在最近,班撒他方村剛被當地NGO認定為人口販賣猖獗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據估計,約100萬少數民族居住在泰國北部和西部,但很難說清具體數字是多少。許多村莊不是正式劃定的,人們經常更換住址,四處漂泊,靠臨時開墾的農田過活。更重要的是,許多人甚至沒有戶口。
根據2005年泰國政府發布的人口登記制度,在這些部落中約有50%的人口未經任何合法登記,沒有身份證。他們處在一種無國籍的狀態中。
經過對這些地區的調查,聯合國認為,這種無身份的狀態已經成為對這一群體的最大威脅。沒有合法身份,這些人在生活中會受到諸多限制。他們不能擁有私人土地、醫保、選舉權、婚姻證明、公費旅行或外地工作的機會。這種種限制滋生了絕望和剝削,這也是人口販子所樂意看到的。
然而,這只是東南亞跨國人口販賣網絡的冰山一角。
“失控”的人口販賣
一些人權活動人士稱,發生在泰國境內的人口販賣行為已經“失控”。盡管泰國當局反復保證,正采取措施挖出偷渡活動的根源,但宋卡府亂墳堆的曝光,刺眼地提醒著人們,泰國是東南亞人口販賣的重要中轉站。
美國國務院2014年6月發布的《販賣人口報告》把泰國、馬來西亞列入全球人口販賣最猖獗國家和地區名單,評級降至最低。
報告說,路透社記者在泰國等3個國家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調查,發現泰國移民部門官員執行一項“非官方政策”,把來自緬甸、棲身泰國難民收容所的羅興亞人交由人口販賣組織處理,一些海軍官員和人販子從中獲利。而泰國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懲罰相關人員,導致販賣人口相關的腐敗現象滋生,打擊人口販賣止步不前。
同時,有報告指出,在泰國大概有50萬人被販賣,這些人大都從事服裝、捕魚以及色情行業。盡管2014年美國已經將泰國評級降級,但是泰國政府都置若罔聞。
事實上,販賣人口遠遠早于泰國現在的軍政府出現之時,這時一個嚴重的管理問題。因為在東南亞,勞動力剝削情況非常嚴重,泰國只不過問題更加突出。
在泰國,其國內的政治動蕩加劇了人口販賣的猖獗,特別是其國內叛亂分子活躍在泰國東南部的各省份中。在泰國“深南部”的種族沖突中,中央軍隊卻不能進行干涉,再加上該地區地理位置偏僻,更加成為犯罪組織的理想庇護所。
同時,販賣人口的線路也存在于非穆斯林的西南泰國腹地,種族沖突也使得該地成為走私人口的掩護之地。要知道,離馬來西亞非常近的泰國東南各省份1909年之前并沒有完全屬于泰國,在不到百年的發展中,這些地區并沒有完全融入泰國。
以最近新聞媒體曝出的宋卡府為例,它是泰國南北地區人口販賣的主要樞紐之一,它與泰國最危險的地區Yala、Pattani、Narathiwat挨得非常近,這些地區是泰國的國家叛亂中心。混亂的政局使得該地區的非法活動非常猖獗。
事實上,在許多偏遠地區有很多社會組織以及政府與這些販賣組織相互勾結,這些販賣人口組織會以為政府修建公共設施等作為報償。
短暫的對國際社會的“交代”
媒體曝光、被美國國務院《販賣人口報告》降級、人道主義組織譴責,甚至泰國政府開始大力打擊人口販賣,然后呢?問題能解決嗎?顯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那些有需求的偷渡者總是存在。
關注羅興亞人10多年的“若開項目”主任克里斯·萊瓦說,最近三年,在緬甸等國的羅興亞人因受到暴徒襲擊,出現“難民潮”,大約10萬人拖家帶口逃離家鄉。他們的第一站幾乎總是泰國。
而隨著國際社會的壓力以及泰國政府一時給的壓力,“蛇頭”們的策略則是將這些偷渡者或者從其他國家拐賣來的人關到大型的船只上。一旦被警察發現,這些人就會被遺棄,“蛇頭”們表示,他們從沒想過要認真去掩蓋其非法活動。
也就是說,別國的內亂還在、泰國的腐敗還在、急需的勞動力市場還在,所以國際壓力或者泰國政府的壓力一旦消失,販賣人口的網絡會很快重啟。
要知道,打擊人口販賣并非泰國軍政府長期的目標,泰國政府最近的頻繁作為僅僅是因為美國給予的壓力以及短期內國際上的負面新聞,泰國政府選擇大力打擊僅僅是現階段給予國際社會的一個“交待”而已。
事實上,現在許多曼谷的政客包括當地人都在希望人口販賣的問題能悄然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