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無疑會引發一系列的產業變革,但今天看來,它不受地域、空間、時間限制的自由屬性,將互聯網創新結果與傳統領域深度融合,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推動力,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目前,北上廣深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而廣袤的中西部地區,由于近年來誕生的巨量互聯網新增用戶全面拉升了中國網絡普及率。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圍繞“互聯網+”及“大數據”產業,數個地方城市及多家互聯網企業紛紛提出提速西部互聯網戰略。
地方抓住新機遇
拋開強勁的東部較發達地區不談,在交通網絡縱橫交錯的中國中部地區及生態資源優越的中國西部地區,互聯網的誕生為地方經濟跨越式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過去,地方經濟發展過分受制于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要素形成的天然約束,而“互聯網+”帶來的包容及開放性,正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以什么方式“觸網”,怎么更快地“觸網”,如何不被本輪“經濟加速器”邊緣化,成了地方政府及傳統產業探索的首要難題。
貴陽,選擇以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成為西部地區創新城市。“咬定青山不放松”,是當地媒體對貴州省貴陽市大力實施并推進“互聯網+”產業的評價。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取包括貴陽在內的5個城市作為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定向申報城市,貴陽移動金融產業迎來了發展新契機。同年,貴陽政府編制下發《貴陽市科技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發展規劃(2014-2017年)》,加緊出臺《支持貴陽市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不僅設立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建設并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還在人才培養及引進、補貼等方面做出全面支持。
如今,貴陽在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已經將互聯網金融產業帶向了軌道。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落戶貴陽;貴陽銀行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移動支付業務“超級轉賬”,在中國銀聯移動支付平臺交易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本土互聯網信貸企業也順利出世,一批創新型互聯網企業誕生。
互聯網給城市創新帶來新的運營模式,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市長萬新恒在中衛“西部云基地”落戶的通氣會上稱這種新模式為“前店后廠”。意思就是說,互聯網產業中的機構管理、結算、研發等實體業務是承接對外交往的平臺,而數據備份、呼叫中心、設備制造等配套服務建設需要在后方提供技術支持。即符合互聯網“線上+線下”的經營思路,展現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可持續發展態度。
當然也有人會質疑西部地區互聯網發展在技術層面的瓶頸——它既不是互聯網人才的優質儲備地,又沒有互聯網發展的基礎。針對這一問題,記者側面了解到,某些在西部投資的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認為,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及政策優待,給企業進軍西部奠定了信心。某相關人士進一步透露,在中衛市的西部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上,附帶項目就包含興建一所專門學校。
企業劃分新勢力
互聯網公司為地方城市定制的“智慧”項目,是各地主張互聯網生活的先決條件。市民首先要在政府項目中體驗到互聯網的便利,才能全面打開互聯網與各產業的深耕。
比如在云南,推出“智慧旅游”項目;在貴州,推出智能交通云、環保云、工業云等七個領域的數據資源目錄;在四川、重慶等更多城市,便民服務被移植到互聯網平臺,市民使用移動客戶端就可以交水電費、預約公共服務、處理交通違章、查詢社保、就醫等。
除了在政務上的試水,電商成為最快在西部實現豐收的互聯網產業。“淘寶村”及京東的“京東幫服務店”“縣級服務中心”已經在西部開花。截至今年前四個月,僅四川一地,就已經建成40家“京東幫服務店”,7家“縣級服務中心”,1200名鄉村推廣員上崗,1500個行政村加入到京東電商的供銷大脈絡。即使是某些偏僻的地區,也逐漸被打開入口,引入京東上門服務覆蓋范圍。
去年,兩部委發布《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方案》,電商啟用西部當地力量建設渠道,短時間就將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起來。未來,還將有專門的電商平臺,帶動西部地區的產業提升及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