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眼見一個美女變老更殘酷的事,是看她變俗;比眼見一個導演走下神壇更殘酷的事,是看他被“流氓”欺負。
很不幸,這樣的殘酷正屬于陳紅和陳凱歌。
當轉型成制片人的陳紅當著媒體的面“控訴”房祖名“一個人毀了一部好電影”時,指的無非是《道士下山》從春節檔移步至暑期檔,且房的戲份就算不是一鏡未刪,也占了絕對篇幅;而那邊原由柯震東主演的《捉妖記》面對的卻是換角重拍。
記憶里忘不掉的是那個傾國傾城的貂蟬,是大明宮里出塵脫俗的太平,而從《無極》開始,陳紅敬業地呈現著一個為自家生意嘔心瀝血的制片人形象,如何當家如何省錢是言必提及的內容,在每次采訪里,她的人生主題詞終于從“美”變成了“摳”。
陳紅的轉型還可以說是一個故事,而陳凱歌要面對的卻是事故。
7月10日,《道士下山》上映僅一周時間,可是在很多影院,你已經不再能看到這部電影了,因為在前一天《小時代4》全面上映。對于那些銀幕數有限的影院來說,選擇一個上座率更高的影片換檔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這便是下山后的陳凱歌來到的現世。
在這個世界里,衡量成功的標準非常有層次和明確:票房、票房、票房。深諳此理的某導甚至在自己的微博進行著每日票房的性感播報——破億了,裸背;兩億,裸身;三億,全身……
這個時候,《道士》片方發出的新聞稿卻是慶祝票房破了陳凱歌的個人影史紀錄,那么這個紀錄是多少呢?2億。截至已全面下檔的7月底,這個數字仍未突破4億——這僅是同期肉搏的《小時代4》《梔子花開》《煎餅俠》等片的首周票房而已。
簡直像個穿越而來的舊式人,那么迂腐,那么脫線,那么認真。
羅永浩那句名言的后半句,簡直可以拿來為陳凱歌代言:我就是認真。
所以當《無極》被饅頭惡搞后,他才會那么認真地回應:“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但是《無極》只是一個開始,從那以后,陳凱歌成為了一個人人可以調侃的對象,包括之后的每部作品。《梅蘭芳》被指“只能拍出半部好電影”,《搜索》被指“尷尬的接地氣”,《道士下山》被指“又是滿篇大道理”。
當然其中殺傷力最大的,莫過于直指他的“封神”之作《霸王別姬》被指由其父掌鏡完成。陳凱歌的回應是放出大量當時片場的照片,他是如何夜不能寐,如何固執己見,如何嘔心瀝血,然而效果卻是越描越黑,直到當時的制片人徐楓親口否認了這種說法。
《The Dark Knight》中Harvey Dent有句話說: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become a villain——凡是活得夠長的英雄,或多或少都成了惡人。
2004年的《十面埋伏》,2005年的《無極》,2006年的《夜宴》,掀起了一次次的全民吐槽狂歡,直到2009年的《狼災記》,整個第五代的領軍人物被集體團滅,將曾經供奉的神像踩在腳下,簡直是比中彩票還爽的事。
他們后來各自做了什么,在時間的見證下已無比清晰。有人得名,有人逐利,有人始終在講道理。宣傳《道士下山》的途中,陳凱歌又因一句“只拿電影換錢就是下賤,我永遠不會”而被炮轟,這始終是他最大問題——不合時宜。熱錢滾滾的喧囂里,越用力吼“你當我是浮夸吧”掌聲越多,結果他非要幽幽地來句“我以為只要唱到用心良苦,你總會對我多點在乎”。
“不擇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這是《道士下山》片頭和片尾都在說的大道理,可惜,山上一日,地上十年,在如今的山下,非與真被交換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