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貸網與上市公司浩寧達“閃婚閃離”后,又迅速控股融金所。在監管政策即將出臺的緩沖期,團貸網的動作或喻示著P2P平臺洗牌已經開始
9月25日,團貸網宣布聯合九鼎投資、久奕投資完成了對融金所的戰略控股。據媒體報道,融金所待收逾10億,面臨經營不規范的問題,且于9月初出現經偵檢查事件。
此前6月,上市公司浩寧達曾與團貸網簽訂對賭協議,擬收購后者高層所持有的66.0027%股權。最終合作沒有達成。
《投資者報》記者就團貸網新聞事件后續進行跟蹤報道,得到團貸網方面的回復。而就P2P監管政策落地之前,平臺如何應對才能勝出,團貸網通過合并的事實加以說明,而更多的平臺在注冊資本和銀行資金存管方面保持領先。
控股“經偵事件”平臺融金所
9月25日,有消息稱,團貸網已聯合其股東九鼎投資、久奕投資完成了對融金所的戰略控股。據透露,團貸網控股后,這兩家平臺在人員架構上維持不變,同時保持各自品牌的獨立性,只在業務上實現交叉合作。
根據網站公開信息,團貸網目前融資額超過88億元,而融金所的交易量則超過55億元。兩家規模較大的P2P平臺出現并購,在業內還屬首次,因此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
“我們在5個月前就談過,但那時沒有深入。”團貸網創始人兼CEO唐軍曾對媒體表示,融金所被調查風波之后就深入地談了。
9月初,融金所被警方的調查曾經引起行業較大關注,雖然兩天后全部被查工作人員均回到工作崗位,但仍對其業務帶來一定的影響。9月28日,融金所發布公告確認了團貸網控股的消息。
直到《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雙方亦未透露交易的具體細節。融金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已經完成工商手續,具體的金額和所涉及的股份將會在后期進行公布。”而唐軍則表示,此次收購有行業責任,也有商業的考慮,持股比例肯定超過51%。
對于融金所的問題,唐軍透露:“經過第三方審計機構、券商、律師事務所和團貸網風控團隊的深入調查,發現融金所確有一些不規范的地方,但總體來說,業務能力還是很強的。”
“并購之后,我們不會對融金所現有人員進行大的調整。”唐軍表示,融金所在全國有40多家分公司,2000多名員工。收購融金所,首先會保證這2000多名員工的就業和發展,保證融金所所有客戶的投資收益與資金安全,“這是最重要的”。
曾經與上市公司“閃婚閃離”
3個月之前,上市公司浩寧達與團貸網的“閃婚閃離”仍讓人記憶猶新。
6月1日,浩寧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唐軍、張林持有的66.0027%股權。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此次收購必須在約定時間里達到若干對賭要求。比如,“按照團貸網完成新一輪融資12億元的總估值,丙方(唐軍、張林)將向浩寧達承諾團貸網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500萬元、7000萬元、11500萬元。如果本次交易不能在2015年度內完成,則業績承諾期間順延至2018年,丙方承諾團貸網2018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低于2017年度。”等。如果達不到這些要求,丙方將要賠付巨額補償。
此協議一經媒體發布,網貸業內爭議紛紛。此前,亦有與上市公司傳出各種聯姻“緋聞”的P2P平臺還有多家,但往往未能如愿。
6月23日,浩寧達發布《2015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稱“本次會議審議的全部議案均未獲通過”,其中就包括《關于收購團貸網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因此這一收購計劃未能實現。
同日,團貸網也發表聲明,表示“現因相關事項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雙方未能在滿足多方條件下達成一致,為保護公司股東和用戶利益,本次合作宣布取消。”
對此,唐軍表示,將來不排除將旗下資產劃分為P2P和非P2P部分,謀求獨立上市。
P2P平臺搶在監管細則出臺前正規化
業界盛傳,網貸監管細則將于10月或者年底推出,推出后網貸行業將要開始大規模分化,有眾多的平臺將要陷入倒閉的困境,一些實力不強的平臺首當其沖。
與此同時,在銀監會有關負責人“P2P監管細則年底前征求意見為大概率事件”的表態下,業界爭相合規擁抱監管。
對于此種預測或者擔憂,團貸網方面并未表達觀點。
但從業內平臺的表現來看,不少平臺已經在為合規而步步推進。不久前,業內有關“擬將提高P2P平臺實繳資本到5000萬元”的消息,引發了不小的行業震動。此后多家平臺付諸行動,亦有已經符合5000萬元門檻的平臺主動提高注冊資本的。日前,開鑫貸獲得了2億元天使輪融資,使注冊資本金增加至1.4億元。目前,驗資工作已經完成。
更重要的一步是,7月18日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
由此,P2P平臺紛紛尋求銀行資金存管,并有銀行聯合第三方支付嘗試“聯合資金存管”的創新,從理論和技術上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
其中,9月17日,和信貸與浦發銀行正式達成資金存管業務戰略合作;同日,信而富與建行和富有支付展開合作,探索銀行、第三方支付聯合資金存管模式;此前,中信銀行、易寶支付及懶貓金服也聯合推出了P2P資金聯合存管產品。
從業內P2P平臺表現來看,已經在以實際行動向監管靠攏。等P2P監管真正到來后,何種平臺勝出自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