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信托資產規模五年來首次出現了環比負增長,伴隨實體經濟放緩、銀行存貸比放開、利率下降等原因,信托黃金十年是否就此進入“寒冬”引發關注,而從業內近年熱議的“創新”與“轉型”來看,信托正跟隨經濟進入的“新常態”在未來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在業務、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多數信托公司正在積極開拓的創新業務或將改變以往粗放單一的生長模式。
數據進入“新常態”
“現在各行各業都不好做,金融依附于實體,實體不好,金融也是一樣的。”日前,南方一位信托部門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11月18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了信托公司2015年三季度末主要業務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5.62萬億元,較2015年二季度末的15.87萬億元環比下降了1.58%,相對于2014年三季度末同比增長20.62%。是信托資產自2010年一季度起首次出現的環比負增長。
而從采訪情況來看,對于經濟放緩下的信托新常態,業內早有心理準備。
根據顯示,三季度集合信托和財產權信托新增為負,而單一信托的增速也大幅度下降。對此普益財富報告表示,業務下降的原因包括三季度清理場外配資、經濟不景氣、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受到較大影響、信托作為資產管理外殼的優勢有所減退等。
此外,普益財富還提到一個比較隱秘的原因,在2014年年度,部分信托公司已經預計到2015年度業務放緩是大勢所趨,通過把業務分配到2015年使得業績平穩。這些調整集中在半年報有所體現,上半年增長緩慢的勢頭還看不出來。但到了三季度,沒有了這項調節,同比、環比的增速下降就顯得尤其突出。
產品轉向創新
依照三季報披露,安信信托雖然已提前實現年度凈利潤12億元的目標。但投資收益一項卻未能免于股市大幅回調的影響,第三季度公司投資股票型基金產品單季度虧損1.76億元,創出上市以來最大虧損,火熱的證券類信托在股市巨幅震蕩后進入平穩期。
“證券類的下降,而其他幾個投向的占比被動上升。股市出來的資金又在找方向進入其他投向的信托中去。”啟元財富投資分析總監汪鵬表示。
債市取代股市成為新的熱點。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資金投向債券市場的規模達到1.47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資金規模的10.24%,較二季度末的1.34萬億元增加1300億元,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00億元。
“三季度的信托投向數據總體保持穩定,工商企業類依然是第一大投向,證券投資信托因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有較大下降,基礎設施類信托因地方政府融資需求旺盛且信用水平高的特點,占比有較大提升。” 格上理財研究員歐陽嵐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而普益財富認為,雖然目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產品在市面上比較流行,但在債務置換、平臺公司利用包括公募債和私募債在內的債券低成本融資成為部分替代后,該領域的增長勢頭得到了明顯遏制。
2015年三季度,基礎產業集合信托和單一信托分別環比少增了49.46%和60.28%。
在此情況下,多數信托公司加大了對研發、孵化、創新的投入,通過增設市場戰略和創新業務部門或招兵買馬,力圖轉向新型業務孵化和市場經營管理。
“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泛資管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下,信托三季度末的數據難言好看,但信托整體經營業績仍保持常態增長,規模下降意味著信托業需要進一步強化投資與事務管理功能,加快轉型與創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互聯網信托、消費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PPP項目、家族信托、海外資產配置等方面的創新都將為信托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且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已走在創新信托路上。”歐陽嵐表示。
“目前業務量很少,主要是準備下一步創新業務的孵化。”某信托研究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與此同時,云南信托、中泰信托等創新研發相關部門也正在招兵買馬。
利率將走低
與以往不同的是,業內人士認為,利率將很難再現節節攀高的局面。
三季度,信托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30%,較二季度的10.19%下降近3個百分點,創2014年6月以來新低。對于日漸走低的信托產品收益率,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社會融資成本的整體下降,信托以往高回報率的產品競爭力也將改變,隨之下降。
“與以往的情形大不一樣,高融資成本現在很難被接受,我們的業務也少了許多。”一位在政信類信托領域工作多年的中部某公司信托經理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現在業務開發的難度相較從前明顯加大。
“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及國家去年年底以來的多次降準降息,都降低了資本的投資收益期望和企業融資成本,信托收益率下降是在預期范圍之內。” 歐陽嵐告訴記者,未來信托產品報酬率或將持續走低,是由于國家近期處于降息周期內,且資本市場的震蕩和經濟的持續低迷成為一種常態,加上信托公司本身加強了風控,提高了項目篩選的標準,一些風險大、收益高的項目不再成為首選。
“信托實體經濟違約風險上升,信托本身已經在收縮和剛兌,所以后續風險偏好還會繼續降低。”采訪的最后,汪鵬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