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專注服務“三農”領域的平臺翼龍貸花3.6951億元奪取了央視“標王”。如此巨額資金來源何處?又將實現多少的業績增長?在P2P平臺普遍難以盈利的情況下,翼龍貸如何平衡營銷與盈利?針對上述投資者較為關心的問題,《投資者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翼龍貸。
“此次巨額廣告費用來源于其控股股東——聯想控股,且因兩者在此前所承諾的是長期回報,所以這一推廣并不存在具體業績增長的目標。”翼龍貸相關負責人坦率地回答了一些問題,其告訴《投資者報》,“公司至今還沒有實現盈利,而且在深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實踐中, 遇到的‘難點很多,問題也是錯綜復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根植農村金融已經9年
據翼龍貸網的最新數據,至今平臺總成交額已經突破172億元,總用戶量也已突破245萬。翼龍貸方面表示,在互聯網金融概念還未流行的時候,翼龍貸的團隊就已經深入農村,全方位服務“三農”,“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貸款95%以上流向了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代表的農戶手里。”
從2007年成立到目前,翼龍貸稱,平臺在中國大陸已經覆蓋除了青海、西藏、新疆之外的全部省市區,加盟運營商網絡延伸到300多個市,1600多個縣區,10000多個鄉鎮,部分網點已經到村級,農民不用走出村口即可享受到便捷的借貸服務。
“翼龍貸采用了風險前置的風控模式,每一個信貸員本身是翼龍貸的加盟商,他既要承擔風險,也要承擔債權回購。”翼龍貸人士如是表示,同時因為首次借款額度幾年來一直堅持定在4.5萬到6萬元之間。借款規模較小,有力地規避了大額資金收不回來的風險。“截至目前,我們的逾期率不足3%,在業內最低。”
翼龍貸方面還稱,聯想控股的入股使得翼龍貸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14年11月3日聯想控股入股翼龍貸以來,為后者提供了包括品牌與戰略支持、管理與文化分享、資本與資源對接等全方位的支持。
重金營銷未設目標
自“P2P”的概念在中國流行以來,P2P網貸某種意義上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歷經近十年的發展,一些成熟的P2P平臺逐漸嶄露頭角,更多地被運用于普通大眾的資產配置。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下行時期,數量繁多的網貸平臺將要迎來整體行業的洗牌。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必須搶得先機抓住用戶,才能促進成交保住活路。
據媒體報道,11月18日,翼龍貸以近3.7億重金拿下央視此次招標大會的“標王”,獲得央視“新聞聯播標版組合”6個單元6個位置的標的物,2016年翼龍貸的形象廣告將于央視不同頻道播出,并將持續到年底。
此消息一出,業內議論紛紛。對于媒體猜測其天價的廣告費用,最終仍要由投資者來埋單,翼龍貸方面表示,“我們是在央視投了廣告費用,但是具體的數字仍要等待央視最終的公布結果。”并明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我們的廣告費用來自于控股股東——聯想控股,它對翼龍貸承諾的是長期回報,并不是短期利益的訴求。所以不存在具體業績增長的目標。”
有的媒體報道稱,在聯想控股今年的半年報中,漢口銀行、蘇州信托、拉卡拉、聯保投資及翼龍貸今年上半年共為金融服務板塊貢獻了3.92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其中拉卡拉貢獻了4.37億,翼龍貸和其他公司一共虧了4500萬。
“對于其他公司的數據,翼龍貸并不是很清楚。可以坦白地講,翼龍貸至今沒實現盈利。”翼龍貸在回復中坦承。
說起重金拿下“標王”,翼龍貸方面表示,首先想借央視提升翼龍貸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以實現將城市富裕資金流向農村。另外,在農村金融這塊,翼龍貸已經做了六七年了,給最缺貸款的農戶放款,但是知道的人還不多。所以平臺要高調一點,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度。
農村金融任重道遠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5年10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2.38%,環比9月下降了25個基點。10月網貸綜合收益率繼續呈現緩慢下降的態勢,且刷新了近期的綜合收益率新低。專家稱,跌破10%或成常態。
翼龍貸相關負責人對此觀點未做評論,但他表示,現在是債權為王的時代,能否挑選出優質債權最鍛煉P2P平臺運營團隊的火眼金睛,也決定了P2P平臺能走多遠,同時意味著平臺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據資料顯示,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專門為農業農村金融服務設置金融機構的國家不到十分之一。中國的農業問題更加復雜,南北差異大,東西不同,市場巨大,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和金融機構相對滯后的矛盾尤其突出。對此,翼龍貸方面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深入農村金融的實踐中,“ 難點很多,問題也錯綜復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據記者了解,國內農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進入者已然不少,宜信宜農貸、網商銀行旺農貸、京東農村金融實力不容小覷,尚有一些P2P平臺,比如有利網、短融網等,已經或正在謀劃切入這一領域。
作為農村金融的先行者,翼龍貸方面認為,農村市場是一片巨大的藍海,不可能某一家獨吞。當然,翼龍貸CEO王思聰表示,農村金融的“戰爭”剛剛開始,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短期內遭受損失在所難免。但因為城市金融、生態鏈金融和社會化屬性不一樣,風險偏好也不一樣,這將成為各平臺不可逾越的一道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