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如果說,“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如浪潮,那么“旅游+”帶來的影響則是潤物細無聲的,它點點滴滴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之中,從而深遠地影響著這個世界。在“旅游+”的新時代背景下,云南旅游應發揮“旅游+”的強大滲透力,撬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旅游是一個無邊界的產業,是一種超越地域、超越國界、超越階層、超越種族、超越不同宗教信仰、超越不同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2015年5月,北京伯聯顧問首次提出“旅游+”戰略概念,在業界引發了高度關注及熱烈討論。在2015年8月18日召開的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上,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深度解讀了“旅游+”新時代,并發表署名文章《開明開放開拓,迎接中國“旅游+”新時代》。李金早引用了科幻作家威廉 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一句名言“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來表明中國正在迎來一個“旅游+”新時代。那么,“旅游+”到底是什么呢?根據《開明開放開拓,迎接中國“旅游+”新時代》一文,可以總結出“旅游+”是指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游平臺,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
針對“旅游‘+’是什么”這個問題,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已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可以總結為三大板塊,第一是戰略層面:推進“旅游+”國家重大戰略,“旅游+五位一體”及“旅游+五化”發展戰略,“五位”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化”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第二是重點行業:推進“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從人的需求出發,推進“旅游+”研學(教育),寓學于游、寓教于樂;推進“旅游+”交通,迎接汽車時代、高鐵時代、低空時代;推進“旅游+”休閑度假,形成旅游休閑一體化;推進“旅游+”新型養老,激發銀發市場;推進“旅游+”健康養生,培育健康產業;推進“旅游+”購物,開發特色旅游商品。第三是熱點領域:推進旅游+,實現重點突破,推進旅游+互聯網,用信息化武裝旅游;推進旅游+美麗鄉村建設,開展旅游精準扶貧;推進旅游+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推進旅游+外交,形成旅游外交。
為什么要推進“旅游+”?李金早提出了以下幾點:“旅游+”是時代賦予旅游業的新使命,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中國旅游業已經集聚能量,具備推進“旅游+”的能力;“旅游+”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旅游+”是旅游升級的創新空間和主攻方向。
在“旅游+”的新時代背景下,云南旅游應深入學習領會李金早講話精神,發揮“旅游業+”的強大滲透力,積極吹響升級改造傳統旅游的號角,撬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然而,云南旅游該如何推進“旅游+”,應該“+”什么呢?筆者有幾點淺見。
基于在云南策劃、規劃界10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云南旅游發展的認識,根據云南旅游的特點,因地、因時制宜,筆者對推進云南“旅游+”著重從“旅游+度假經濟” “旅游+城市運營” “旅游+現代農業”及“旅游+文化”四個方面入手。
一、旅游+度假經濟
七彩云南,旅游天堂,這里風光秀麗,文化燦爛,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越,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彩云之南”是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已建成了10大度假基地(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洱海、騰沖、景洪、麗江古城-瀘沽湖、香格里拉、普者黑、彌勒),華僑城、萬豪、喜來登、悅榕、希爾頓、雅高、凱悅、鉑爾曼等國際知名旅游品牌和酒店品牌紛紛入駐,云南旅游正加速朝著休閑度假游的方向轉變。
21世紀,旅游度假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休閑度假時代已經到來。但目前云南休閑度假旅游仍停留于傳統的開發方式,“只有度假酒店、沒有度假生活”。云南旅游的升級應依托其優越舒適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璀璨的少數民族文化、豐富的溫泉資源和湖泊資源等,通過打造融合旅游地產、康療養生、新型養老、文化演藝、避暑/避寒旅游、溫泉/濱湖/山地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等的度假經濟超級綜合體,成為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的天堂。放大休閑度假的范疇,將傳統休閑旅游上升至度假經濟的高度,使“旅游+度假經濟”成為云南旅游產業的升華,推行全新的云南旅游方式,改變被動、刻板、疲憊的旅游模式,真正享受度假的悠閑愜意。
二、旅游+城市運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調研,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定義了云南未來發展的新坐標,即:“希望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城市是旅游的品牌,旅游是城市的名片。抓住“旅游+”的時代機遇,將旅游發展與城市運營結合起來,打造“旅游+城市運營”新模式。圍繞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城市和中國西南重要門戶城市的目標,用國際化的眼光進一步加大城市建設和管理力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融入旅游業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斷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力,將昆明打造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都市”。另外,還需加強麗江、大理、西雙版納、瑞麗等旅游城市的建設,打造云南旅游城市品牌。
三、旅游+現代農業
云南鄉村生態環境良好,農業旅游資源豐富,原生態品質突出,市場空間廣闊。但目前以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美麗鄉村建設等為代表的旅游方式是目前云南農業旅游的主要開發方式,資源結合程度不夠,旅游產品開發深度不足,經營方式粗放。
在“假日旅游”的推動下,充分發揮“旅游+”的帶動功能,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旅游+現代農業”完美結合。豐富鄉村農業旅游的產品,將“旅游+現代農業”融合推向另一個高度,創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新業態、新亮點,豐富旅游體驗,使傳統的農業旅游向鄉村民俗民宿旅游、休閑農業旅游、莊園度假旅游等轉變。使農業的勞作方式、農村的田園風光和優美生態環境、農民的生活方式等原本屬于農業范疇的事物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使旅游特色鄉村成為云南旅游的靚麗名片、民族團結和諧的示范、展現美麗云南的窗口,構建讓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到的云南”美麗鄉愁“。
四、旅游+文化
云南少數民族風情多姿多彩,邊境邊貿文化獨具魅力,歷史文化、美食文化、音樂文化等等多元文化百花齊放。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旅游+”的時代發展背景下,云南旅游應深度融入當地獨特的傳統文化,提升旅游產業品位,形成旅游與文化產業互促、互補、互興的新格局。在此基礎上,激活創意,開發旅游紀念商品,讓游客不虛此行,能“帶走云南”。著力培育旅游文化演藝市場,令游客記住云南多彩文化的動人神韻,把文化打造成為一種旅游旅游方式,讓游客 “帶走文化”。
“旅游+”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推動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旅游+”是一根杠桿,撬動著云南旅游業轉型升級。“旅游+”是一次重大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充分利用云南省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探索“旅游+”正確方式和途徑,譜寫云南旅游新篇章。
責任編輯:張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