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精神,財政部、農業部,在充分征求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的建議,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從2015年調整完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在全國范圍內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一)必要性。自2004年起,國家先后實施了農業“三項補貼”,對于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效應遞減,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調整完善。
(二)基本內容。根據當前化肥和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的情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要從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農資綜合補貼中調整20%的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統籌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二、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
(一)必要性。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農業的補貼受到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約束。繼續增加現有補貼種類的總量,將使我國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總體范圍內的支持空間進一步縮小,不利于我國充分利用規則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種糧農民收入水平。
(二)試點內容。2015年,財政部、農業部選擇安徽、山東、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個省,由省里選擇一部分縣市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將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三、切實做好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在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對具體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密切部門合作,確保工作任務和具體責任落實到位,確保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認真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制定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實施方案,因地制宜研究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范圍、支持方式,明確時間節點、任務分工和責任主體,明確政策實施的具體要求和組織保障措施。
(三)抓緊落實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各地要抓緊制定2015年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落實方案,調整優化補貼方式,抓緊撥付8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和全部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及時安全發放到農戶,盡快兌付到農民手中。
(四)切實加強農業“三項補貼”資金分配使用監管。明確部門管理職責,逐步建立管理責任體系。中央財政農業“三項補貼”資金按照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等因素測算切塊到各省,由各省確定補貼方式和補貼標準。
(五)密切跟蹤工作進展動態。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密切跟蹤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調整完善工作進展動態,加強信息溝通交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六)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各地要切實做好輿論宣傳工作,主動與社會各方面特別是基層干部群眾進行溝通交流,贏得理解和支持,為政策調整完善和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