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農業企業在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前提下,實行自主經營、自主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而種植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對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都起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種植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從過去自給性的產品型生產向商品性的市場型生產轉變,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一、近幾年種植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耕地面積71168.9萬平方米,目前種植業已形成以糧食生產為基礎,以水果、蔬菜生產為重點,主要種植有優質小麥、玉米、蔬菜,兼有花生、薯類、花卉等的小量經濟作物。經過10多年的發展,種植業布局已形成。通過鼓勵和支持種植業規模經營的發展,使我縣農業生產從過去傳統的分散生產經營逐步向基地化、專業化生產轉變,水果、蔬菜業規模得到迅速發展,其生產已從過去零星分散種植轉到走以發展規模經營專業化生產為主的路子上來。農產品科技含量有了較大提高。通過實施“沃土工程”“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轉化速度,加快了種植業種子種苗優良化、栽培技術規范化、生產管理科學化進程。全縣已有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20個,農產品商品率顯著提高。
二、當前種植業發展中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種植業經過一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種植業在生產與管理上仍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問題。
一是我縣由于沒有做強做大,優勢產業未形成,缺乏規模優勢是結構調整的最大弱點。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還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傳統產品居多,由于生產技術創新不夠和市場信息不靈,我縣優、新、特農產品、名牌農產品發展不多或發展不快,加上縣內農產品的加工轉化能力和流通促銷手段滯后,農產品賣難或賣賤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增產而難以增收。三是由于缺乏檔次較高、帶動輻射能力較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影響帶動廣大農民群眾進入大市場,導致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四是種植業生產科技水平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五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意識仍較淡薄,監管機制不夠完善。
三、當前種植業發展中的對策
根據現階段種植業生產所面臨的問題與我縣農業資源優勢和經濟特點,今后,我縣種植業生產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以科技、體制、生產經營方式的創新為動力,在穩定提高種植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突出地方特色,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不斷調整優化生產結構;以提高產品品質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優勢產品和產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水平,逐步建立總量適度、布局合理、優質高效的生產體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具體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調整作物品種結構。要進一步擴大優質、專用、無公害、適銷對路品種比重,積極開發新產品,以滿足市場對農產品多樣化、多層次、優質化的需求,促進種植業品種結構的優化升級。要強化品牌意識,要努力創立一批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
2.突出發展反季節蔬菜、水果,也要引進推廣其他優、新蔬菜、水果種植。
3.根據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鼓勵和發展各種不同形式的產業化經營實體,帶動能力強的多層次、多形式的龍頭企業群體。通過“訂單農業”等形式,帶領廣大農民有組織地走向市場,促進種植業生產規模發展。
4.建立優質農產品商品基地,是推進種植業生產區域化和農業規模經營的重要措施。重點抓好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優質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變生產優勢為商品優勢。
5.只有先進的科技作為基礎,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要重視經濟作物高產優質技術的推廣,特別要重視經濟作物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同時,要開展多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企業的科技素質和掌握運用先進技術的能力,推進我縣種植業生產與管理上新臺階。
四、種植業企業的相關會計處理
生物資產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動物和植物。生物資產包括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中規定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賬務處理比較簡單,現僅探討種植業企業的相關會計處理問題。
(1)甲企業2010年年初自行營造100畝蘋果樹。當年發生種苗費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機械作業費20000元,當年肥料90000元,農藥10000元,人工費80000元,管護費50000元。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生長期生物資產430000元;
貸:原材料———種苗180000元;化肥90000元;農藥10000元;應付職工薪酬80000元;
累計折舊20000.;
銀行存款50000.。
(2)蘋果樹3年后掛果。從2011年起,年撫育發生化肥費用70000元,農藥10000元,人工費15000元,管護費20000元。
2011年及2012年賬務處理: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生長期生物資產115000元;
貸:原材料———化肥70000元,農藥10000元;
應付職工薪酬15000.元;
銀行存款20000.。
(3)該蘋果樹成長期2年。成熟期需要兩年時間。成長期年撫育發生化肥費47000元,農藥10000元,人工費10000元,管護費10000元。該蘋果樹從掛果時起,預期經濟收費經濟壽命12年。(假定該蘋果樹采用成本模式計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假定該蘋果樹期滿無殘值).2013年賬務處理:2013年該蘋果樹開始掛果,即達到預期經營目的,其成本為660000元(430000元+115000元+115000元)。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成長期生物資產660000元;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生長期生物資產660000元;
2013年年折舊額=660000元/12=55000元
借:農業生產成本55000;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55000元
2013年有關支出予以資本化,作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增值成本處理。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成長期生物資產77000.元;
貸:原材料———化肥47000元,農藥10000元;
應付職工薪酬10000元;
銀行存款10000.。
2014年賬務處理:年初成長期生物資產成本=660000元+77000元=737000元
2014年年折舊額= (737000元-55000元)/(12-1)=62000元;
借:農業生產成本62000.元;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62000元。
2014年有關支出予以資本化,作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增值成本處理:會計分錄同2010年。
(4)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農藥10000元,人工費3000元,其他管護費2000元。該蘋果樹2015年進入成熟期。其賬面成本為814000(660000元+77000元+77000元)元。
2015—2025年(共10年)賬務處理:
各年折舊額= (814000元-55000元-62000元)/10=69700(元);
借:農業生產成本69700.元;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69700元。
成熟期后各年后續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予以費用化處理:
借:農業生產成本35000.元;
貸:原材料———化肥20000元,農藥10000元;
應付職工薪酬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