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需要根據其生長特征和發育規律來進行,像定苗、除草、施肥、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都是要以其生長特征和規律為前提來開展的。這是促進玉米生長,保證高產、優質的重要途徑。苗期管理,玉米從出苗到拔節這個時期主要是生長出根、莖、葉,相對于地下部分,地上的部分生長要緩慢一些,所以生長都是圍繞根性的生長為主,在管理措施上也要針對根系的管理,讓玉米苗生長得壯實、根系發達。豐產長相,玉米的苗整齊,沒有空缺,苗身齊全。幼苗葉片呈現深綠色,根系健全壯實,植株堅實,苗的長勢都差不多。
搞好苗后田間管理:查苗補缺,間苗定苗。玉米出苗3~4葉時應進行間苗、補苗;間苗時多留苗20%,缺蔸的從多余苗蔸帶土移栽補缺。播節前再去弱留強,每穴只留單株苗。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種后至出苗前進行噴霧封閉土壤,中耕一般在播前進行,苗旁淺鋤,行間深鋤,結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劑噴霧除草。追提苗肥。在玉米4~6葉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提苗。起垅栽苗的在提苗后覆土上垅,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8~10葉)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加強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好病蟲害檢測預報,隨著玉米連作及種植面積的擴大,病蟲危害逐年加重。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專用藥防治,如三唑磷、敵殺死、高氯等藥劑防治。蚜蟲用蚜虱凈或吡蟲啉防治,紋枯病用5萬單位井崗霉素,莖基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靈進行防治。
春玉米進入拔節末期,是加強生產管理的關鍵期,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術要點,施好穗肥。選擇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中晚熟品種在抽雄前10~12天左右),每百穴玉米施碳銨1.5千克或尿素0.5千克,注意要施在離玉米基部6寸以遠的地方,切忌直接施于玉米基部,以免造成肥害。搞好去雄。玉米去雄能有效地促進穗大、粒多、籽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簡易可行的增產措施之一。應選擇在雄穗露出頂葉6.5厘米且尚未開花散粉時去雄,一般隔株或隔行去雄,去一株留一株或去一行留一行。用左手捏住植株上部,將植株稍稍彎下,右手緊捏雄穗,用力向外一拉即可拔出,注意不要傷頂葉,且盡量拔除早穗株、劣株、弱株和蟲株上的雄穗,以集中養分供給雌穗,減少空稈,提高粒重;迎風口玉米地、獨塊玉米地的邊緣3~4行的玉米雄穗應保留,以利于邊際玉米授粉,全田去雄不應超過1/2。抽拔掉的雄穗應集中帶出玉米地用作豬飼料或深埋于土中或淹泡于糞坑里,以防玉米螟爬出再為害玉米。人工授粉。玉米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能有效避免玉米棒禿尖,提高產量。一般于散粉后期上午10~12點采集花粉,裝入器具內的大紙上,隨即用毛筆沾粉對準授粉不好的雌穗,輕輕將花粉撒在雌穗的花絲上。或在無風天氣時,上午10時~12時,兩人各執2米長桿沿壟溝和田邊行進。兩桿頂綁上麻繩,使玉米雄穗增加晃動散粉。防治病蟲。玉米抽雄始期,也是玉米螟初發期,此時,選擇阿維菌素、甲維鹽、氯蟲笨甲酰胺等對口藥劑兌水點心具有事半功倍的很好防治效果,應重點普治。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階段都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和對環境的需求,所以為了讓玉米的成長更加良好,需要將不符合生長環境需求條件進行處理,在田間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各項方法和措施的配套使用,追求綜合整體效益。
當玉米秸稈80%穗皮黃而不干,植株苞葉變黃時及時收獲。將玉米果穗連苞葉一起采收。過早、過遲采收均影響產量。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旱田秸稈砍倒順放溝中腐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