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者而鞭之。”指出養生要時時警醒自己,找到養生之不足而后鞭之、改之。其“后者”含義甚深,于養生一途,凡對健康有負面影響,或養生該做而沒有做到,甚至沒有想到的,都可稱為“后者”。養生就像為健康蓄水的木桶,每個人的養生體系中,總存在著為健康“加分”的“長板”,以及損害健康、為健康“減分”的“短板”?!敖】抵钡乃唬饕Q于“短板”。古今養生家極為重視防微杜漸,諄諄教誨要時刻警惕傷生因素,不要讓養生木板出現一絲一毫的短縮與泄漏,所謂“一毫不加謹,百病所由茲”。所以明代虞摶說:“養生君子,切宜防微杜漸,戒之戒之!”
生活中,當善于發現“后者”、醒悟“后者”。發現“后者”,當先消除或避開致病因素。中醫認為,致病因素,不外乎外因,如六淫、疫癘;內因,如七情失調、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等;不內外因,如金刃刀傷、燒燙凍傷、蟲獸災傷等。但這些“后者”較易發覺,大多能夠從容預防。養生最當發現和警惕者,是那些看似無害或小害,于不知不覺中漏耗健康之水的“短板”,如煙酒、熬夜、久坐、長時間面對電腦等,尤當時時事事反躬自問,“勿以惡小而為之”。因此,養生要做好自己日常生活的管理,在生活細節中時時反省養生、鞭策自己,堅持不懈,才可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另外,“鞭之”也需講究方法與程度。養生須方法得當、程度適中,“有余則瀉之,不足則補之”。例如運動養生,若運動之后,心率變化輕微、呼吸變化不大,甚至沒有運動感,說明運動量不足,當予以增加;若運動之后,疲憊異常,困倦乏力,說明運動量過度,必須減量。又如對于不同年齡的人,年輕人最好用運動量較大、強度較高的方法,如長跑、跳繩、各類器械運動等,老年人最好用動作柔和的傳統體育運動,如養生功、六字訣、太極拳等?!饵S帝內經》所謂“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順、和、節”就是指此而言。

總之,養生要“扎緊籬笆”、補足“后者”短板,不妨效法《論語·學而》之“吾日三省吾身”:是否有傷生短板?是否在生活中堅持不懈?方法與程度是否得當?養生若?!耙暺浜笳叨拗保瑒t健康豈不可得?!人生又何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