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出鏡:彭健康 《黃帝內經》十二養生創始與踐行者 大健康專家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研究員 建川安仁博物館聚落榮譽館長
抽文:從全世界來看,居家養老是基礎,中國更是如此。而旅居養老或許是人生養老過程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
中國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如今人口老齡化正在跑步進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并且,老齡人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而四川早于全國2年進入老齡社會,成都的老齡化程度更是高于全省、全國,如今平均每10個成都人中就有2個老年人。
就此,不管是做兒女,還是當父母,不管是年輕,還是年長,眼下都應該關心這個話題:以后我們到哪里去養老?我家的老人怎樣養老?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生命過程。
走出去的精彩

人老了,退居一隅,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這的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在。如今兒孫的事依舊在身,需要老人們為后輩繼續操些心。但也有不少人被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常見的慢性病糾纏,難言生活質量,養老成為一種沉重的問題。其實,夕陽無限好的,老年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在這個時候,如何結合自己情況享受生活,對于即將到來的晚年,或許是一個平滑的過度。
在中國,除了喜歡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還有一批老人,喜歡山水人文,足跡天南海北,既彌補了年輕時沒能出去走走的遺憾,又提升了老年生活質量。他們選擇在養老機構里一邊養老,一邊游歷名山大川,這種候鳥式、游走性的旅居養老形式,身心皆可得以調養。老齡社會將成為人類常態,從全世界來看,居家養老都是基礎,中國更是如此,而旅居養老或許是人生養老過程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
旅居是接受大自然的饋贈

長時期在大都市里,對身心的確有很多不利,對養老當然不是最好。良好的自然環境是生命健康的天然基礎,山清水秀好山好水,養長壽之人,調亞健康人,療生病之人。
《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古人早已認識到人的生理與心理的自然屬性是與生俱來的,也解釋了人與自然的依附關系,強調人要順應天地,作好天人合一。如中外那些長壽村落,包括前蘇聯的高加索山、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維利巴姆巴、中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無一不是在遠離城市,山巒綿延、環境清幽,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
在這些地方,遠離了城市,不僅僅PM2.5很低,且負氧離子純凈含量高。有研究表明:氧氣充足的環境對腫瘤的防止非常重要,癌細胞是厭氧細胞,有氧運動和富含負氧離子的環境有很好的療養效果,像青城山這樣環境清幽的地方,負氧離子是北京這樣大城市的數百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Michail V. Sitkovsky教授研究還發現,高氧呼吸促進了抑癌的CD8 T細胞向腫瘤內部滲透。到名山大川旅居,不但可以鍛煉身體,放松心靈,還可以調理身體機能,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在大城市,人來車往,熙熙攘攘,嘈雜的生活環境,浮躁的人文環境,很容易讓人煩悶。《素問·經脈別論》說:“生病起于情志過用”。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提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進一步說明了情志和疾病是有關系的。如果情志處于“過用”邊緣,出門又看到嘈雜的工地,聞到汽車的尾氣,聽到廠房里轟鳴的機器聲,對情緒的傷害不言而喻,對身體也會有影響。如果出門見青山,流水潺潺而過,鳥兒婉轉的啼鳴,環境清幽寧靜,心中郁結很容易一掃而空。
我今年62歲,十年前因腎癌而養生,因養生而基本離開城區居住。現在我來到青城山已經快十年,既接受到優良山水對身心的滋養,又結合中國古代《黃帝內經》的養生經典之道,將踐行出來的十二養生法則融入生活,以此指導自己的全部生活。如學習傳統、因天之序、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習練功法、調養情志等等。我現在已快十年沒有吃過西藥啦!偶感小疾自調而愈,醫院體檢,身體的各項指標也呈現年輕化。我想是自己給了自己的健康,也是青城山給了我良好的自然環境。如今我有時也到成都,但已經覺得不適應成都的環境了。我覺得那些老年人們,如果有多到山清水秀的名勝區旅居,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黃帝內經》中說:“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西方的進化論認為生命源于自然,而中醫更認為人體生命是由天地間精氣物質氤氳化合而孕育誕生,并適應天地運動變化基本法則才能成形生長、進化繁衍。人生于天地間,養于天地間,在人造的城市居住是人類不得已的選擇,人老了抵抗力差更是容易生病。好在遠離成都市不遠的地方,還有青城山這樣的世外桃源,給我們留下了續命良方。我也要感謝癌癥,它讓我醒悟,認識到健康不能離開自己這個“人”,讓我在尚能補救時找到了健康的養生養老生活方式。
編者手記:青城山下的旅居養老
在和彭老師交流過后,我們編輯團隊一行人來到了青城山下一個叫長壽村的村落。這里的村民90歲的很多,80歲的還被叫小伙,是渴望長壽的人都向往的地方。這里因長壽而出名,也有四面八方的人趕來,想看一看青城山的風光,也在這里養出健康長壽。在青城山下的蘭苑頤養中心,我接觸了很多到這里旅居的老人,他們精神矍鑠,步履輕盈,比很多同齡人的氣色要好。這些老人來自五湖四海,有的來自黑龍江,有的來自海南,有的來自浙江。

他們每天在蘭苑養老中心吃住,白天出門觀賞青城山風光,晚上回來享受青城山的幽靜和療養。他們沒有年輕人那么忙碌,所以不趕時間,可以慢慢領略青城山的風景、文化、環境。在和蘭苑頤養中心經理楊剛聊天時,他告訴我們,兩年多的時間,這座養老中心從開門營業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床位有老人入住,越來越熱鬧。
在這里,我認識了一對來自河南的老年夫婦,聊天的時候,得知他們通過蘭苑頤養中心在全國各地的基地,已經去過東北和海南,青城山是他們的第三站。他們都不到60歲,退休以后時間充足了,跳了一段時間廣場舞,覺得還是要出去走走,他們的養老方式就是旅居。他們還告訴我,旅居養老中心的好處在于居住和生活非常便宜,一個月只需兩千多元。年輕人有青年旅社,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旅店了。
在參觀蘭苑頤養中心時,楊剛介紹說:“養老中心的全部物業均統一精裝,所有房間都按照華西醫科大學教授指導意見進行內部裝修布局設計,采用的裝修材料不含致癌物質,并按照國際標準養老中心模式,安裝有全套適宜老年人居住所使用的設備設施,同時采用國際先進的壁掛式取暖技術,避免空調給老年人帶來的傷害。我們這種專業的老年旅店,老人們隨時可以拎包入住。”旅居養老不但越來越專業,而且已經非常便捷。
未來養老產業會越來越多元化,而擇地而居的旅居養老,也會讓更多的老人受益。每個人的身心都有適合他的水土,找到這片土地,長居這片土地,遵循自然規律去生活,是我青城山之行悟到的最實用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