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話是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是師范生從師任教的基本要求和必備技能。作為西北高校學生,怎樣提高普通話測試水平,取得良好的測試成績,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西北 高校 PCS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012-02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是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國家的基本語言政策。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是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廣普通話工作進一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健康開展,必將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自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于1994年10月30日聯合發出《國家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以來,至今已有20年,雖然我區普通話測試工作起步晚,但2001年以來在全區教育系統得以全面展開,且走上科學、規范的道路。近年來,隨著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開展,普通話測試工作愈發引人重視。推廣普通話工作形勢一派大好,怎樣抓住這樣的有利時機,營造濃郁的推普氛圍,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普通話水平,提升地方高等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上臺階、跨高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 思想重視,認真培訓是取得測試好成績的關鍵
寧夏地處祖國西北邊陲,屬于北方語系。因此,許多學生認為自己的普通話沒有多大問題,既不參加培訓,也不認真準備,掉以輕心,結果測試時連起碼的測試規則都不懂,白白丟分。如第一道題,讀單音節字100個,主要考察學生的聲韻調,不能讀輕聲,也不能兒化,如果是多音節字,只要讀其中之一即可。在測試中每個字允許讀兩遍且以第二遍為準。但在測試中,有些學生讀錯了(有些純屬口誤)也不知糾正,而有的學生一個字讀三四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分前后鼻音,該讀前鼻音的時候讀成了后鼻音,而該讀后鼻音的時候又讀成前鼻音,如春風,把春讀成“chong”而風又讀成“fen”。第二道題讀雙音節詞語50個,包括輕聲、兒化、上聲變調。不參加培訓的學生就沒有這些普通話基本概念,錯誤、缺陷特別多,從而嚴重影響了測試成績。第三題朗讀,要求準確、通暢,注意“一、不、啊”的變調,語速適中,不隨便加減字,不回讀。有些學生在朗讀項中像放機關槍似的,“僻僻、啪啪”念一通,雖說念完了,但錯誤連篇。朗讀要領、技巧沒有絲毫體現,就是在念書。第四題說話題,考查應試人在沒有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能力和所能達到的規范程度。要求語音自然、用詞恰當、語句流暢、謀篇得法。這一項分值最高,計40分。有的學生由于沒有認真準備,說一兩句就沒詞了,盡管測試老師再三提示也無法繼續;還有的學生心理素質差,測試時過于緊張,磕磕巴巴,語無倫次,前言不達后語,嚴重影響了考試成績。因而要想取得好的測試成績,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參加培訓,認真準備。
從寧夏大學普通話測試成績分析,我們發現南部山區的學生普通話水平較差,有10%的山區學生不能拿到合格證書,方言嚴重者測試成績為三乙。追其原因:(1)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鄉觀念濃厚,認為說普通話是忘本,耍時髦,平時不講普通話,一律說方言。一旦到考場,南腔北調,非常尷尬。(2)寧夏的方言和普通話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單音節字,聲韻調都有差別。有些方言的調值和普通話往往相反,如“港”是上聲,而寧夏固原等地的學生常讀成去聲。“課”普通話讀去聲,方言則讀陰平。在測試中的第一題,山區的學生一般要丟掉3分以上,嚴重者丟6~7分。因此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方言和普通話的對應關系,苦學多練,不恥下問,攻克語言關,學好普通話,爭做合格教師。按照國家教育部規定,師范生普通話測試成績應達到二級乙等,其中中文專業的師范生,1974年以前出生的人應達到二級甲等,1974年以后出生的人應達到一級乙等,凡達不到二級乙等者不能申請教師資格。可見普通話是師范生從事教師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和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二 在科學規范的語音理論的指導下,勤學多練,堅持不懈,以保證測試成績的優良
寧夏人說普通話的最大問題是前后鼻音不分。在漢語普通話中前后鼻音的音節很多,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這就需要勤查多記,掌握規律。一般來說,凡聲旁在別的形聲字中韻母為an、ian的,普通話都讀in、en,不讀ing、eng。如扮(ban)——盆、湓、貧、紛、芬、酚、汾、粉、忿、吩;含(han)——今、妗、矜、衿、琴、衾、岑、涔。凡聲旁在別的形聲字中韻母為ang、iang的普通話都讀“ing、eng”,不讀in、en,如秧(yang)、英、瑛、映等。我們還可以根據普通話的聲韻結合關系辨記一部分ing和eng韻字;普通話d、t、n、l拼eng不拼en(除了“嫩”)。如燈、鄧、蹬、瞪(deng),疼、騰(teng),能(neng),冷、楞、棱(leng)。普通話d、t、n、l拼ing,不拼in(除“您”外)。如頂、定、盯、訂(ding),聽、挺、舶、廳(ting),擰、凝、寧、(ning),我們可以直接根據字形偏旁辨記。如壬(ren)——任、妊、荏、衽。知道了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還要進一步掌握區分前后鼻音韻母-n、-ng的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前鼻
韻母的發音方法是:韻腹要響亮,收韻尾-n時,舌尖向前上方運動,牙齒閉合,唇微開,舌尖抵上齒齦,氣流從鼻腔出來,收尾音-n。后鼻音的發音方法是:韻腹要響亮,收韻尾-ng時,舌根用力向后上方運動,齒半開,唇半開,舌根后縮并抬起抵住軟腭,氣流從鼻腔出來,收尾音-ng。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發好前后鼻音,先找準聲母-n的發音部位和-g的發音部位,反復練習。在練習中可采取以下方法:(1)加強前后鼻音的對比練讀。如春——沖;鱗——齡;墾——鏗。在大量的練讀中體會前后鼻音不同的發音方法,從而鞏固正確的發音方法;(2)集中練讀,羅列所有的前鼻音字和后鼻音字,逐個練讀;(3)培養自己的聽辨能力。學習普通話不僅要會說,還要善于聽,能聽辨出別人的前后鼻發音,這樣,就能更好地利用廣播、電視、錄音帶等,不斷模仿,以提高自己的語音水平。
寧夏人說普通話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調值不夠,如普通話陰平的調值是5-5,而寧夏人往往不夠,因為方言中只有半高平調形,沒有高平調形。如果會念陽平,就可以利用陽平終了時的高音來輔助,發好高平的陰平調。普通話上聲的調值是214,寧夏方言沒有這種調形,這是寧夏人學習普通話聲調的一個難點,學習時要把握它先降后升的特點,還要注意降到l度再往上升,要升到4度。寧夏人學習普通話去聲,往往把全降調念成高降調,也就是說尾音到3度終止,而降不到1度,為了幫助學生發好去聲調,練習時在去聲前配上陽平,先揚后抑,可促使去聲真正地成為全降調。要學好一種語言,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提前準備。學校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不同層次的輔導班,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以測促訓,以訓保測,促進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健康發展,為新世紀推廣普通話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