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導社會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精神風尚的靈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理想為基礎的高度上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高校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036-03
核心價值觀蘊含著人們對世界、人生、社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價值共識,深刻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理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是人們思想上精神上的靈魂旗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理想為基礎的高度上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也是歷來各種政治勢力爭奪知識青年、搶占思想文化陣地的前沿地帶,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毫無疑問,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反映和維護的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它為我們判斷是非曲折、確定價值取向、進行行為選擇提供基本準則,也是主導社會理想和社會精神風尚的靈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高校的辦學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我們今天談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服務的、為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務的,是由占國內絕大多數的人所運用,并且是為了他們自身利益的。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的責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大學生的思想高地,這對于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把廣大青年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
文化之中蘊涵著人類的智慧、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就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就沒有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高校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匯聚了大批的文化人才,也是培養未來文化建設人才的搖籃。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承擔著培養既有專業才能,又有高度政治自覺;既能引領社會風尚,又能貼近基層人民,具有社會擔當的文化建設人才的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推進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需要
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黨對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對青年寄予厚望。大學生的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以及他們能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些都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擊下,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四有新人”。
二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上的價值取向,體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倡導的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社會政治理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觀、集體主義的道德觀、真善美相統一的積極健康的審美觀等方面。
1.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在社會發展方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公民權利方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倫理規范方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但我們講的民主、自由、和諧、平等、公正、法治、愛國等規范不是超越時代和社會制度的共有的抽象概念,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規范,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如愛國主義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不僅古代有,現代也有,而愛國主義之所以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是因為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與熱愛社會主義不可分的。如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除掉馬克思主義指導而只保留一些抽象的規范,不僅無法區分社會主義核心規范與非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差異,而且有可能把今天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西方靠攏,國家發展就會丟掉方向和靈魂,這是非常危險的。
2.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所謂的普世價值和腐朽墮落的思想觀念
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更加頻繁。西方國家憑借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通過各種手段和形式把他們的意識形態美化為“普世價值”的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價值觀念推銷、擴張到中國,使一些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上發生偏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意義存在疑慮,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產生不正確的價值判斷,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問題,與社會主義社會本質和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指導,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和腐朽墮落的思想觀念,幫助大學生確立和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共同追求價值觀。
3.必須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和引導青年
任何價值觀都受世界觀的影響和制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從而就會具有什么樣的人生觀。我們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指導下的基本觀念,是我國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最基本觀念。然而,誰都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用以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的道路信心、理論信心、制度信心,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相融合,促使他們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匯聚為一體,形成國家至上、集體為先、社會主義必勝的社會價值評判標準。
三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方法探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繼續奮斗。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培養堅定、執著、追求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大學生,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承前啟后的需要。高校如何有效整合大學生的多元價值取向,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呢?
1.按照黨的十八大基本精神解讀和認同“三個倡導”
“三個倡導”是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總任務的前提下提出來的,“三個倡導”中的許多關鍵詞,已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里作了明確詳細的闡述,如自由、平等、民主、公正,這幾個很容易被想當然地聯想到西方宣揚的“民主”、“自由”、“平等”、“法制”這些類似的概念,我們應該按照十八大的直接論述來解讀,而不應該再做出別出心裁的其他說明,更不能與西方價值觀混為一談。“三個倡導”不僅鮮明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問題,而且也鮮明地回答了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培育什么樣的當代青年的根本問題。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與教育者的教育密不可分,教育者的言行舉止、思想意識會在不同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需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基本精神,實質地把握“三個倡導”的基本內容。首先在心理上認同和接受“三個倡導”,內心認同才能自覺踐行,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教育者只有真學真懂真信真教,才能成為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
馬克思說過:“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載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的責任,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教學,把“三個倡導”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側重于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側重于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著重講清“三個選擇”,側重于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側重于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在形勢與政策課中講清劃清四個界限、六個為什么等,側重于領悟當前我國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國際形勢。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使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勇于擔當社會和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積極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去。
3.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觀對青年的影響不可忽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盡快走出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疏導的誤區。在鞏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主渠道、主陣地的同時,還應積極創新傳播途徑,充分運用電腦網絡、手機、博客、微博、微信等現代傳媒技術,以此既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師生增強時代感和創新精神,又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等新媒體上的思潮、觀點和言論。此外,可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豐
富校園文化生活,使校園文化活動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如由學校黨委、團委聯合學生會協同組織一些如學雷鋒志愿活動、誠信教育活動、感恩教育活動、讀一本好書、觀看一部健康向上又契合青年人欣賞需求的影視作品活動、樹立鮮活又富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榜樣和典型等一系列活動。如果能在尊重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上差異性的基礎上,喚醒每個人心底蘊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和情感,那就有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土壤。
4.構筑穩定可靠的制度保障體系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代各國,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積累和積淀的過程。中國封建社會“仁、義、禮、智、信”的核心價值觀是在上千年的爭論和篩選中逐漸形成的,西方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核心價值觀從提出到確立也用了幾百年。高校的教育不是靠哪一學科,也不是靠部分師生的一時熱情,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作保證,才能長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不僅要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管理,形成有力的保障機制,而且要切實建立健全督導制度、獎懲機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進程實施必要的監督管理,對其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師生給予必要的表揚和獎勵,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的心坎上,根植于大學生的頭腦中,落實到他們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中。
總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基礎工程、靈魂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它將永遠在路上。高校應調動全體教職工、班主任、輔導員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大學生真正懂得什么樣的中國,才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偉大國家;什么樣的社會,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園;什么樣的人生,才有內心的安寧和恒久的幸福。有了對國家前途的關注、對社會進步的期許、對個人幸福的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才能逐步成為大學生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劉書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2013(3)
[5]吳倬.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理論思考[J].教學與研究,2008(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