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背景下中高職組建高職班的核心是實現課程有效對接,實現中高職學歷和能力的銜接互認,它不僅是學生幾年來學習成績和專業技能的證明,同時也是中高職銜接教學內涵的體現。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職班 課程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082-01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高職組建高職班是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的趨勢之一,國內部分地區的職業院校已經開始建設并取得了經驗,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實現課程有效對接,以下將以海南旅游酒店類專業為例來分析該互認體系的構成。
一 銜接須以選擇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為前提
目前許多中高職院校選擇進行銜接的專業分為以下幾種:(1)技術性強的專業,學生需要較長的時期來鍛煉實踐技能;(2)重點建設專業,擁有一定的財力、物力,能夠提升辦學軟硬實力;(3)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專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辦學模式,行業企業能夠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海南省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學生在該行業對口就業率較高,發展較為廣闊,這些為海南旅游酒店專業開展中高職銜接提供了平臺。
二 銜接的內涵是人才培養模式統一,專業課程融通
中職人才培養針對性強,培養某一具體職業崗位的就業技能;高職人才培養定位相對寬泛,專業設置更多的是針對崗位群。因此,中高職首先要達成一致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進校初始就必須重點培養其職業意識,在與企業達成合作共識的前提下,建立5年統一的、與行業企業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從入校的15歲左右的青少年轉變成為20歲左右的準職業人。
其次是課程銜接,縱向是中高職課程避免重復設置;橫向是各個階段的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相吻合,學生經過不同學校、企業環境的熏陶,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對行業有較深入的認識和一定的經驗,并獲得大專文憑和高級職業資格證書。以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準備開設的中高職合作高職班專業課程設置為例:
學生入校后,中職學習前3年,高職學習后2年,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
第一學年上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公共課程、酒店概論、形體禮儀訓練、演講與口才、基礎英語課程。
第二學年上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酒店服務心理學、酒店公共關系、酒店文案寫作、酒店政策法規、酒店營銷、營養食品衛生、中外餐飲文化、酒店前沿講座。
第三學年上專業核心課,主要包括:餐飲服務管理、前廳服務管理、客房服務管理、酒水知識、康樂服務管理、VIP接待、酒店公關、酒店英語、酒店前沿講座。學生開始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包括: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調酒師。
第四學年上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主要包括:酒店督導、酒店質量控制、物業管理、酒店運營案例分析、酒店職業發展指導、酒店財務、酒店前沿講座。選修有:茶藝、咖啡調制、酒水調制、西點制作、會展策劃、文秘、人力資源管理、禮儀主持、俄語、日語。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有: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調酒師、咖啡師、茶藝師、會展策劃師、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師、禮儀主持人。
第五學年赴合作企業開展頂崗實習,主要完成崗位實踐和實習報告。
其中職業資格證書為選考,等級為(初、中、高)三個級別,第四學年結束時至少考取兩項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
可以看出,該班的課程設置重點在第三學年和第四學年,第三學年課程依托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踐基地,開展職業技能實踐能力訓練,第四學年課程繼續進行實踐能力訓練并培養學生未來酒店從業的某一專長。另外,酒店英語、酒店前沿講座兩門課程貫穿3個學年,在具體課程內容上每學年均有不同的側重,這樣的設置也符合海南對高素質、高技能酒店人才的需求。
三 銜接的保障是師資、實訓實力的提升
對該課程體系的教學要由既能準確傳授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指導能力的教師來完成,因此專業教師至少要獲得高級以上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主動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培養實際工作經驗;同時,積極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合作企業提供豐富實踐經驗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能手參與職業院校的教學。
在課程合作教學中,學生要有定期的實訓和一年的頂崗實習,因此建立中高職共享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有利于綜合利用各項資源,順利開展實訓課程。
四 結束語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職對接教學已經在多年前就進行了探索,“3+2”五年制、職教集團等辦學模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在國家職教政策扶持、校企合作形成社會共識的環境下,中高職院校應打破條框約束,勇于嘗試,在中高職對接中先入為主,方能在各類人才教育和培訓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彰顯特色。
參考文獻
[1]呂昕、呂善輝.中高職教育銜接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38)
[2]俞川、郭心毅.基于英國經驗的我國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與對策——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