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分析測試技術課程改革中的課程定位和課程設計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結合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學生的學情,對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實施和考核方式的設計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職 分析測試技術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087-01
分析測試技術是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高職化工類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是應用型的專業課程,可廣泛應用在國民經濟的各領域。另外,本課程還是培養中、高級化學檢驗工、質量控制員等職業崗位能力的一門核心課程,對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在培養學生準確量的概念、科研技能和科學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化學化工類崗位群中應用最普遍的專業知識之一。化工類人才必須具備分析測試技術的基本素養和技能。
一 課程設置
1.課程定位
貫徹學校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辦學宗旨,深入學校周邊企業開展廣泛調研,并對本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確定了石油化工生產技術的就業崗位,針對這些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總結出了學生們必須具備化學檢驗基本技能和分析測試技術知識。
2.課程標準
教學團隊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針對典型工作任務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中級化學檢驗工取證要求,制定了分析測試技術課程標準。
在課程標準中,將分析測試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模塊和十項任務,并進行了學時分配。因為酸堿滴定在分析崗位應用最廣泛,所以把它確定為本門課程學習的重點,而氧化還原反應相對較復雜,通過前幾屆畢業生的掌握情況,我們把它確定為難點。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達到以下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滴定分析法的應用;學會正確地選擇指示劑;掌握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2)能力目標:熟練地掌握酸堿滴定、配位滴定、氧化還原反應滴定、沉淀滴定的操作技能;能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出具報告。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高度化學檢驗、化驗室安全意識,并養成良好的化驗室習慣,培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及高度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3.課程體系
要達到和完成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在教學之前,應該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先導課程學習,為分析測試技術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第二學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為后繼課程油品分析、石油加工技術、高聚物生產技術、化學檢驗工(中級)、崗前實訓、頂崗實習等學習提供有力的保證。
二 教學設計
1.學情分析
分析測試技術這門課程授課的對象是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一年級學生,有一定化學知識和技能基礎,但他們的學習狀況及思想情況存在以下問題:(1)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而對枯燥的內容學習效率則較低,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結合社會實際。(2)學生的學習目標還不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部分學生為了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另一部分學生表示是為了混文憑,對將來的工作并沒有計劃;還有個別學生表示上學是出于無奈。因此,有部分學生課外時間用于上網聊天或玩游戲,只有極少學生的課外時間用于學習。(3)學習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學生表示希望提高動手時間能力,而不喜歡理論知識,認為理論知識較難。(4)對自身要求不嚴格,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忽冷忽熱。總體來說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技能培訓環節。
2.教學方法
通過課程目標和學情分析,打破傳統以教授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以任務教學為載體,通過視頻、任務驅動實施理論教學;通過情景模擬鞏固教學成果;通過實訓操作鞏固操作技能,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3.教學實施
按照工作過程展開的課程內容設計,采取比較學習的原則,根據實際工作中操作機率和操作難度、要求到達的熟練程度,由易到難編排學習模塊:酸堿滴定法(分析中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通過前幾屆教學發現,對學生來說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學習難度較大)。以任務為載體,每個模塊的學習,均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確定任務(給出需要測定的任務:如混合堿各組分含量的測定)——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外通過網絡或者在圖書館查找測定方案)——層層剖析(對方案進行分析,指出完成該任務所需具備的理論基礎和技能基礎,并對其進行講解和討論)——解決問題(方案實施:穿插技能訓練,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考核評價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穿插進行,達到教、學、做一體化。
4.教學考核
考核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重點,占60%;終結性評價占40%。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