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系統引入課堂教學,改變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它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人機對話功能較弱,不能根據課堂的需要做出靈活調整。電子白板的出現突破了以上瓶頸,使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呈現更加靈活。
真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關鍵在于提高課堂中的互動性。電子白板具有普通黑板全部的功能,同時又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它可以靈活調用各種媒體資源,支持所有課堂教學行為,改變了以往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信息傳輸模式,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增強了課堂活動的交互性,提高了課堂效率。本人利用電子白板執教人教版一上“認識11~20各數”,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一 靈活調用媒體資源,豐富學生的感知
電子白板支持多媒體(文本、圖片、圖形、聲音、視頻、動畫等)的展示,允許教師將這些內容歸類存放在資源庫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任意調用。更重要的是,電子白板不僅保持并提升了多媒體屏幕的演示功能,且操作方便。簡單的一個“媒體”功能,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圖片、各種視頻文件的導入,大大節省了教師制作課件的時間,提高了備課效率。
在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時,我們利用媒體功能,動態展示了“10個一可以合成1個十”的過程。“十”是學生認數和計算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它的學習也是“十進位值制”的啟蒙。但對“十”的認識不可能是一節課就能完成的,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可以豐富、快捷地呈現出“10個一合成1個十”的直觀過程,構筑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通道,把抽象的“十”形象化。
本課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直觀展示“10個一可以合成1個十”。在認識“十”和“一”之間的關系時,我們選取了“10支鉛筆裝成1盒的素材”,讓學生初步體驗10個一是1個十,感知“十”(見圖1);在新課探究認識“11”時,圍繞“怎樣擺,一眼就能看出是11”進行研究后,學生達成共識:認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方法比較方便,全體學生都利用學具小棒擺一擺后,再進行媒體演示,在操作和直觀演示中逐步理解“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在教學“20”時,利
用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兩種不同方法進行對比,明確“夠10根就可以捆成1捆”,利用白板軟件中的“媒體”功能,再次直觀演示零散的10根又可以組成1個十(見圖2),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理解“2個十是20”,滲透“十”這一新的計數單位。
簡單的一個“媒體”引入的操作,讓學生充分感知了計數單位“十”,經歷了豐富的數數過程,層層深入地體驗“十”的重要性。由此,電子白板直觀生動的演示,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教學重點。
圖1
圖2
二 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啟發學生思維
電子白板還為教學提供了多方面的學習“給養”,各種筆和圖形等工具,還包括直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測量和繪圖工具,教師可以靈活組織教學內容,大大方便了數學課堂的教學。
在最后的提高練習中,我們設計了一組發散性題目:( )、15、( ),空了兩格,學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里巧妙地利用白板軟件的智能筆的畫圖功能,便捷地畫出了數軸。當然,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科學的學科,要畫出標準的數軸,可以即時調出白板軟件中的學科(數學)中的直尺,一格表示幾厘米就可以準確無誤地畫出來。
學生填14、15、16,教師標出14、15在數軸上的位置,讓學生來找出16。學生當然還會有第二種方法,白板軟件的“漫游”功能,讓我們不用擔心版面問題,輕松地將第一種方法保存下來。學生有填17、15、13,我們還可以利用“智能筆”反方向地輕松畫出數軸,繼續來探討1格表示2的問題(見圖3)。
圖3
平時我們在設計本課時,要想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更多的是以“一堆實物中抓一把會有幾”這樣比較傳統的方式。這里我們突破了傳統思維,利用數軸,讓學生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感受數的大小,巧妙地“數形結合”,適時發展了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啟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 支持課堂人際互動,提高學生興趣
紅外的電子白板,利用手指就可以直接在白板頁面上任意拖動,由此實現“人、機、人”之間全方位、多層次的交互方式,不僅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直接操作計算機,學生也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在課件上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地顯現出來,真正實現了師生地位的平等,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學習的熱情自然高漲。
在出示11根小棒時,教師讓一個學生上來數一數,當時幾乎全班都想去試試,只需用手指輕輕一點,小棒就可以隨意拖動。移完數好之后,教師注意到這位學生的一個小細節:他詫異地看了看自己的食指(自己的食指真是具有魔力啊),這樣的操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對人的感官刺激,動畫最強,圖形次之,文字符號最弱。在第二次互動時,請學生上來找出“左邊數起的第15只兔子”時,學生輕輕地圍著第15只兔子畫了個圓,頁面上原本學生畫得不是很規則的圖形變成了一個標準的橢圓。課堂再次掀起了高潮,學生在驚嘆,聽課的老師也在感慨:“白板真是很神奇!”
當第三次互動——請學生在數軸上找出對應的數的位置時,學生的參與度始終都很高。因為電子白板絕妙的交互功能,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始終饒有興趣地探究新知,課堂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2011年版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電子白板強大的交互功能、資源整合功能等極大地方便了數學課堂教學,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對課堂教學優化的探索是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追求,我們要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目的,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將教學的技術性、藝術性與科學性完滿地統一在教育性下,演繹出精彩的數學課堂。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