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教體結合的概念及其內涵,結合山東省新泰市平陽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的特點,探討實施教體結合的新思路。
【關鍵詞】教體結合 校園足球 體育后備人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143-02
隨著我國社會的整體轉型發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模式由“三級訓練體制”轉到“體教結合”,并由“體教結合”轉向“教體結合”。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教體結合正是通過教育和體育的有機結合,實現由學校的教育來培養新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實現體育后備人才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我校校園足球從開展初期就在我校領導和體育系統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大膽探索,敢于突破,走出了一條教體結合的新路子。經過四年的發展,我校校園足球辦出了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下面就以我校校園足球的開展為例,探討教體結合的新思路。
一 教體結合的概念及內涵
所謂教體結合,是指在推進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新時期,圍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從而推動教育與體育系統的和諧互動、資源共享,共同培養高素質的競技體育人才,同時推進學校體育的發展,最終實現以學校體育作為大眾體育及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接合部位和基礎平臺,從而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全面發展而構建的完整體系及其運行過程。
第一,教體結合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行為的指引方向,以促進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我國傳統的競技體育的發展模式,過于追求單一的競技成績。教體結合避免了僅偏重體育競技的培養訓練,而忽視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缺少對運動員人生整體價值的考慮,缺少對運動員的終極人文關懷。
第二,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具有各自的優勢,體育系統在長期的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專業水平較高的教練員,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育系統的優勢集中在教育、科研和廣泛的社會聯系上,對體育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這兩大體系在政府的宏觀調控引導下,打破系統行政與觀念壁壘,并實施合理、有效的分工協作,實現教育系統、體育系統之間的優勢資源互補,最終實現體育競技、文化教育和科研的有機結合。
第三,教體結合打破以往教育與體育的分離狀態,以教育系統為主并擔負應盡的責任,體現體育人才的培養本身就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強調運動員的學生身份和接受正常教育的權利。體育系統也應及時轉變觀念,制定相應政策,發展社會組織力量,積極扶植普通學校中的競技體育。
第四,教體結合的提出,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依托教育系統內龐大的各類普通學校,吸收在校學生在課余進行運動訓練,從而源源不斷地發掘和輸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同時學校也能在體育部門的配合下科學地開展課余訓練,帶動各個學校特色體育活動的開展,并由此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推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二 教體結合下我校校園足球開展的特點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自職責,深化齊抓共管機制。成立以學校為主體、體育部門為輔的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學校主要負責校園足球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教育教學管理和訓練設施器材的保證等。體育部門主要負責教練員的配備、校足球隊的日常訓練管理等。兩部門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任務,統一各方面的認識,討論面臨的問題,共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等。
第二,專職的教練配備,完善的配套設施。我校專職教練曾效力于青島海利豐足球俱樂部,作為職業運動員參加過中國足球甲級聯賽。其專業的技術知識和豐富的訓練、比賽經驗為我校足球隊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專職教練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我校具有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場地、器材一應俱全。為了促進體育課堂教學和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校領導專門配備了兩名助理教練,協助專職教練開展課余訓練。
第三,加大協調力度,解決學訓矛盾突出的問題。在我校校園足球開展的初期,學訓矛盾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因訓練時間的不合理,擔心學習成績下降,缺乏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等各種原因,導致教師、家長、學生對校園足球的不理解、不支持。教練員選拔出的很多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都不能參與訓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確定每天下午的陽光體育活動時間參加足球訓練,沒有活動的班級上自習課。學校領導專門召開全體教師會議,講明道理,要求教師關注每名隊員的學習情況,支持并鼓勵學生參加足球訓練。通過召開家長會、學生座談等形式,講解足球運動的好處和樂趣,
在家長同意、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參加足球訓練。通過這些措施,學校逐漸解決了學訓矛盾突出的問題。
第四,加強校園足球文化構建,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針對校足球隊,通過各種措施提升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訓練過程中認真、積極訓練,比賽前將學生的運動裝備擺放整齊,比賽中文明比賽、積極比賽,賽后握手,尊重對手,向觀眾致意等。勝不驕、敗不餒,從細節處體現足球文化的魅力。同時,開展校內的足球觀摩賽、校際的足球友誼賽、足球邀請賽等比賽,安排全校師生觀看。積極參加足球聯賽,將比賽獲得的榮譽通過學校電子大屏幕展示,周一全校升旗儀式結束時及時地向全校師生公布,提升全校師生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促進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
三 實施教體結合的新思路
第一,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要打破體系與體制的封閉性,相互開放與融合,建立兩個系統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聯席工作制度,確保工作的規范性和持續性,樹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榮譽共享的工作指導思想。
第二,發揮好教育系統與體育系統各自的優勢。體育系統中專業水平較高的教練員、科學的訓練方法、先進的訓練設備等,教育系統中眾多的后備人才、優秀的教育科研和廣泛的社會聯系等,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實現文體并重、教體雙贏、優勢資源互補。
第三,以教育系統為主并擔負應盡的責任,教育系統應在文化教育、人文關懷、學生檔案、評價政策等方面為體育后備人才的發展提供保障。體育系統也應及時轉變觀念,制定相應政策,積極扶植普通學校中的競技體育。
參考文獻
[1]邢中有.我國“教體結合”若干發展問題芻議[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110~115
[2]張華、呂燕.中小學教體結合發展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11):155~156
[3]石守葆.完善教體結合機制 培養優秀體育后備人才[J].新課程(中學),2014(1):124~125
[4]林金標.體教結合下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4):53~5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