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課已成為美術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彰顯了它特有的綜合性、實踐性、知識性和教育性,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一直以來家長對于美術課認識不夠,特別是美術課上的手工課,家長更是覺得可有可無。這種消極的思想影響了孩子,使學生也不重視。在手工課上,學生經常會不帶材料,也不帶工具。當然,問題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許多美術教師也對手工課重視不夠,覺得手工課需要準備的材料太多、太雜,完成之后衛生十分難保持,覺得非常麻煩,從而造成手工課無法正常且有效地進行下去。
目前的美術課越來越講究學習活動的綜合性,注重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通過計劃的實施和課堂中切身的體驗,我認為以下幾點可提高小學美術課中手工課的質量,并能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一 興趣是知識的“第一生產力”
興趣是世界上所有有效活動的基礎,更是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推動力,在小學美術教材中也充分地對“興趣”進行了體現。在教材編排內容上,以圖為主、以文字為輔。這些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不僅增加了教材的美感和吸引力,而且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學習功能。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不遺余力地發揮課文插圖的直觀作用,通過讓學生觀察、欣賞、學習圖片,不僅初步使學生掌握了手工操作的基本要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動手的欲望。
如在學習漂亮的書簽一課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把商場中各種各樣的書簽展示給大家,讓大家看一看有什么特點,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并說一說受到的啟發等。然后,我再把漂亮書簽的價格展示給大家,學生會張大嘴巴,不約而同地發出“啊!這么貴!”這時我就啟發大家“我們能不能動手做一做,可以模仿商場里的,也可以自己創造出更加漂亮的書簽”。因勢利導把學生強烈的愿望轉化為學習動機,使其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到教學中,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獲取新知識。
二 家庭是學生手工制作的支柱
家是孩子的港灣,也是手工制作的支撐。做好家長乃至整個家庭的工作,把學生的課前準備問題解決好十分重要。手工課上需要的材料比較雜、比較多,僅僅讓孩子自己去準備是不可行的。這時,家長的力量會凸顯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利用開家長會的時間與家長交談,說明手工課的重要性;到學生家進行家訪,讓家長明白,孩子們的手工課是在開發他們的潛力。
三 讓學生當小老師,以點帶面,全面開花
教師不能小瞧學生的能力,他們的水平和智慧往往會超出人們的想象。小組合作不僅只是體現在語文、數學和英語上,在美術課上同樣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個小組中,六七個孩子的能力不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都不一樣。通過孩子們的互相觀摩、互相指導,對自己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入,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還不夠完美。
四 做好范作供學生觀摩
在美術課教學中范作是很重要的,范作可以是教師的作品,也可以是學生的作品。手工制作課對范作的要求更高。范作是學生手工課制作最直接的模本,我們應如何收集制作范作呢?(1)根據所要教的內容自己動手制作范作。這種方式是現在很多美術教師常用的方法,教師的制作過程也是體會教學重難點的過程,教師精彩的范作會帶動學生制作的積極性。(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范作。在日常生活中美術作品隨處可見,如超市、商店、回收站等都有可能有美術教學的范作,只有我們留心觀察,細心收集就能找到很好的范作。(3)在教學中注意收集優秀的作品,作為日后的教學范作。學生的美術作品有的也很優秀,比日常收集的范作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三種收集作品的方式,很快就有了豐富的資料。
在手工課教學實踐中,范作利用得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手工課的教學效果。如果利用得好,可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手工課的學習。現在的美術課程中很少有步驟教學,即便是有步驟也很簡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真準備好范作,在準備范作的同時,準備幾件半成品,讓學生通過研究半成品來完成手工課的制作方法學習。
學生年齡雖小,但對美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十分強烈。好的范作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貼近生活的美術內容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上課時不用講太多,親自和他們一起動手,共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