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慣性地來找段勝華,而她則會盡心盡力地幫忙解決。媽”,那是因為社區居民但凡遇到什么困難事兒,都會習她看來,這是對她工作最大的肯定。之所以被稱為一段段勝華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段媽”,她也樂得接受,在
退而不休 老書記甘當志愿者
段勝華今年65歲,是成都市成華區西北路社區“段媽黨建工作室”的一名志愿者。“段媽黨建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7月,是全省首家以黨員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工作室。在這之前,段勝華已經在成華區西北路社區做了十多年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從這一崗位退休轉為一名志愿者時,她已經63歲了,之前兩次任職期滿準備退休,都被社區居民留了下來。段勝華說:“在社區工作了十多年,我和居民早已情同家人,社區居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所以,當年紀和身體狀況都不允許段勝華像往常一樣全身心投入的時候,她選擇“離職不離崗”,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室,繼續為大家服務。
段勝華一直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段媽”,她也樂得接受,在她看來,這是對她工作最大的肯定。“段媽工作室”有一本厚厚的《接待群眾記錄表》,里面記錄著每一位群眾的來訪資料,有反映電線掉地上了沒人管的,有反映紅綠燈不亮的,也有患病想請段媽推薦醫生的,甚至家里小孩不聽話也請段媽去勸勸的……社區居民早已習慣但凡遇到困難事兒都來找段媽幫忙,而她則會盡心盡力地解決。二仙橋街道西北路社區書記廖永群說:“無論遇到什么事,段媽總是一臉真誠的笑容,讓人覺得親切,這也是大家喜歡找她的重要原因。”
閑事管到底信任不辜負
在段勝華看來,做社區工作是需要“天賦”的,“你必須真正熱愛這份工作,否則是沒法勝任的”,而段勝華天生就是個熱心腸,愛管事兒。在記者第一次與她聯系采訪時,她便在電話里熱情并仔細交代應該如何到達西北路社區。當記者一行順利到達她的工作室時,她早已在門口等候。65歲的她看上去精神飽滿,笑容親切,說起話來聲音洪亮。
早年,段勝華是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公司的一名車間工人,由于積極熱情的性格,被調任為工會主席兼任婦女主任,這個崗位讓她愛管“閑事”的熱心勁兒有了地方使。2001年,年界五旬的段勝華辭去了原公司職務,到成華區二仙橋東路社區任社區書記兼主任,從此開始了她專管“閑事”的工作。
當然,光有熱心是不夠的,積極樂觀、豁達開朗也是段勝華能夠做好社區工作的原因。段勝華告訴記者,她的工作室每天處理最多的,就是居民對于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咨詢,此外就是居民遭遇家庭矛盾、財產糾紛需要社區調解。
熊爺爺今年92歲,在房產分配的問題上與兒子發生了矛盾。在段勝華看來,親人之間的矛盾通過真誠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一定能夠化解。段勝華在熊爺爺和兒子之間來回奔走、不斷調解,經過數次溝通,父子之間的矛盾終于得到解決。類似這樣讓段勝華“磨破嘴、操碎心”的案例數不勝數。雖然每一次成功調解后她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她還是希望這樣的工作越少越好。
現在,“段媽黨建工作室”有3名志愿者長期駐守。在段勝華的帶領下,他們的工作中從來沒有“推辭”二字。在段勝華看來,只要居民需要“段媽黨建工作室”給予幫助,這就是一份信任,而這份信任是怎樣也不能辜負的。
奉獻“大家”感恩“小家”
采訪中,段勝華告訴記者,她之所以能夠全心全意地撲在社區工作上、盡心為居民解決問題,必須要感謝一個對她來說十分重要的人,這個人便是她的丈夫。由于工作性質特殊,段勝華的工作沒有上下班的明確劃分,常常休息時間還在為社區的事情奔波。她的丈夫對此從無怨言,不僅主動承擔起了家務活,還常常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區活動撰寫宣傳稿。每每段勝華下班時間晚了,她的丈夫便會到工作的地方接她回家。段勝華的熱心腸常常讓她自掏腰包為社區的困難家庭購買生活用品,對此丈夫也是默默支持。段勝華將這一切都記在心上,用坦誠和感恩回饋家庭。
談起丈夫和家庭,段勝華的臉上流露出了無盡的溫柔和歉意。她說,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給了社區這個大家庭。如今,丈夫與兒子一家一起遷居到了深圳,她和丈夫每天一通電話,彼此囑咐,互相關心。雖然段勝華也希望能盡快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但一想到居民對她的依賴和信任,她就想著:再留一留。
當被問及今后真正休息了準備做些什么時,閑不住的段勝華早已有了打算:“我會去深圳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然后在新的社區繼續做個志愿者。”
記者手記
采訪中,段媽不時爽朗地笑出聲來,她的確如她自己所說,天生熱情開朗、精神好,適合做一個社區“管事婆婆”。當我們看到段媽對每一位來訪者的要求都作下詳細記錄,對居民提出的每一個細小的需求都一一落到實處,還要對每一件社情民意進行跟蹤和回訪時,我們不難發現,社區工作并不是一份僅靠一顆熱心就能夠勝任的工作,重要的是需要從業者強烈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段媽告訴我們,社區工作者現在的薪酬待遇已經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她為那些奉獻在社區一線的年輕人能夠拿到與付出相應的回報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