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研究分析國內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現狀入手,針對國內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提出應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實用為主、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重視教育信息化環境的應用與評價研究等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化教育 現狀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006-02
進入新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等方面不斷進行著變革,其中最大的變革是以電腦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了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教材多媒體化、活動合作化、資源全球化等,這些變革也極大地促進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和高職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具有極大的影響。
一 國內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現狀及發展情況
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一直受到高度關注。2012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重點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環境、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的教學水平、有力支撐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培養。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也明確寫入“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和推動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基本實現全國職業院校寬帶網絡校校通”等。
在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主要涉及教學、科研、管理等主要業務。包括校園門戶網、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務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學生工作管理系統、人事系統、科研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遠程教育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在改善提高對師生員工的服務水平質量、提高圖書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幫助教師科研人員獲得更多的教學科研信息、幫助學生和教師方便快捷地獲得學習與教學資源、提供網絡學習平臺和資源給予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學習交流空間、加強學校各類基礎數據的搜集管理、提高學校各行政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和科研信息化是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當前和今后校園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信息化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技術,全面實現教學過程科學化、教學方法現代化以及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化。其中,教育資源管理平臺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建立或者正在計劃建立,調查數據顯示,已經建有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高職院校大約占總體比例的六成,目前還沒有建立的,但已經有該項計劃的高校大約占三成。與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情況相比,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供學生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科研信息化對科研的支持目前僅僅停留在科研信息發布、科研項目管理層面,對科研服務的信息化支持還是很薄弱的,有一些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建立了科研項目的協作交流平臺。
在校園網絡基礎平臺建設方面,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已經連接了互聯網,可控可管、可信任、高帶寬的校園網絡環境大部分已經基本具備。
在教育資源的建設和開放共享方面,高職院校都普遍非常重視,國內開展了大量的各級各類精品課程和國內外視頻公開課建設,普及開放共享視頻教育資源。當前,高職院校開放共享的課程資源分布情況主要是:各級各類精品課程、名師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等,其中各級各類精品課程所占比例最高,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源都實現了對社會公眾的開放共享。
評估和審核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體系方面,近半高職院校已經對自主開發建設的教育信息化資源進行評估和審核,這一工作的必要性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推廣。高職院校評估和審核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的方式主要包括:立項結題方式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大獎賽評優方式評價、專家團隊方式評價、社會和師生用戶評價等。
二 國內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技信息水平的發展,國內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上升,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對教育信息化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不難看出,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第一,當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遇到的瓶頸依然是資金問題、專業技術人才問題、政策與保障措施問題,這些都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問題。
第二,信息化應用正在逐漸普及,硬件方面逐步完善和成熟,數據存儲和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漸上升,涉及軟件方面的應用類型不斷增多,軟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應用較好,但是,基礎應用仍然存在“重硬輕軟”現象,對于學校的核心業務——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信息化的支持度仍需要繼續加強和提高。同時,由于寬帶有限,各高職院校正在面臨網絡、服務器、軟件等升級的壓力。
第三,目前學校信息化的驅動首先來自于教學要求。涉及教務系統、學生管理服務系統、數字圖書資源利用的應用較多,而在行政、科研、人事管理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相對較低,其實際應用效果仍低于師生員工對信息化的需求,在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更多科研協作機會、幫助學校師生更好地適應外部變化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要少一些。
第四,智能手機、智能終端和微信平臺在高職院校學生和老師中的使用已經比較普及,與此類情況相比,針對這些智能終端的教育信息資源應用還相對滯后,這也反映出我國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當前不斷發展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相互結合的水平不足,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
第五,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的評估和審核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專項研究,并最終形成標準統一、可有效推廣使用的評價體系。
三 應采取的對策
針對以上現象和存在的問題,也為了有效利用不斷出現的先進網絡和信息技術,開發整合各類優質資源,構建實用、高效、先進的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意識。解決高職院校師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的關鍵是要有效地解決專業技術人才問題、政策與保障措施問題,在于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評價體系,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合理有效的獎勵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意識和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制度化是必然趨勢,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需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實用為主。高職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必須進行總體規劃,在制訂總體規劃時應考慮各個職能部門、各個二級學院系部、各個專業的實際情況,按照實際需要,制定發展目標,有針對性地編制。分步實施是指根據各個高職院校規模、經濟情況、發展特色類型等,確定出與之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硬件環境建設類型,選配與之相匹配、滿足實際需要的應用軟件,逐步實施。鼓勵教學應用、實用為主、以用促建,避免出現資源浪費。
第三,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實現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的突破,建設一批智慧化應用系統,與時俱進,有效利用最新智能手機、智能終端和微信平臺,建設支撐高職院校發展的智能人事管理系統或教師發展中心平臺、智能學生管理系統、智能教學系統、智能科研系統和智能后勤系統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智能優勢,提高項目教學、實習實訓、案例分析、學生人事、科研、財務管理等的信息化智能水平,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信息技術支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結合、頂崗實習,建成能有效支撐學生、教師自主學習工作的智能數字化校園環境。
第四,重視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與評價研究。完善評價制度,倡導第三方評價,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開發應用評價機制。
四 結束語
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以信息化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實訓、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本文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其實質是為了讓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有一個理性、客觀的認識,使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在健康、高效的進程中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沙紅.關于教育信息化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2):30~33
[2]楊莉.甘肅省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35~37
[3]孫幸成.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問題分析及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