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這給小學班主任工作以及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對學生的成長影響非常深刻。因此,提高小學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創新小學班主任管理模式對小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就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對策,希望能夠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153-02
班主任是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工作者,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學校和家長溝通的主要橋梁。因此,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要加強小學班級管理,不僅要重視小學生的文化教育,還要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小學生對社會的感知和認識能力。要加強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僅要有教師的職業道德,還應該具備深厚的專業文化素質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動手能力。所以,加強小學班主任素質,提高班主任班級工作能力,對小學班級管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 班級管理的內涵及原則
1.班級管理的內涵
班級管理是小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小學班級管理能夠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實行人性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于班級管理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臺灣學者方炳林認為班級管理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輔助,共同對教育過程中的人、事等情況進行管理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加合適的環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完成教學目的;我國學者黃兆龍教授認為班級管理就是班集體成員之間互相管理,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來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務要做。但是班級管理的具體含義還存在諸多爭議。本文認為班級管理主要包括學校領導對班級的管理以及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兩個層次,這里主要分析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教育組織,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為了促進小學生知識、身體、個性的全面發展。從這個角度講,班主任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學校的總體教學目標和要求,制訂班級教學計劃和目標,在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組織的各項活動。
2.班級管理的原則
尊重小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原則。小學班級教學管理要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從小學生興趣出發著手構建教育內容和框架,從小學生愛好和興趣出發,以開啟小學生智力為主要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要和課后管理有機聯系起來,相互促進和滲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要與課后管理相互結合,尊重學生學習需求,不斷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質量。
師生互動原則。班級管理過程是教學相長、相互融合的過程,教師是班級管理活動的主導者和推動者,而管理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夠實現,因此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師生互動,不斷改善班級管理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戲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提高班級管理和教學效果。正確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因勢利導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選擇有價值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不斷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強化教學效果。將教學活動與班級管理有機融合起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而通過開展互動,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找到班級管理的切入點,達到提高教學與管理的效果。
二 小學班主任班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
由于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教育為主,學生學習為輔,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存在重視教學輕視學生主體性、重視知識教育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現象。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注重教學能力,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不足,沒有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式還有待提高。
2.忽視師生關系的建立
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加強班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學習為輔,在這樣的情況下,師生關系處于一種比較嚴肅的狀態。師生關系不夠和諧,嚴重影響到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
3.忽視班級管理過程的民主化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管理缺乏民主管理的思想,學生對教師是絕對地服從,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是“一言堂”的思想,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也是陽奉陰違,不能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只有加強班級管理過程中的民主思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體會到民主管理的益處,才能夠真正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水平。
三 改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現代管理理念
首先,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班級管理的認識,轉變班級管理思想,樹立現代管理理念,認真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了解其思想和心理活動。還要使自身教育觀念得以更新,放低姿態,努力達到亦師亦友的良好局面,從而提高小學班級管理質量。其次,將班級管理目標與小學生實際需求有效融合。當前網絡時代日新月異,各類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班主任要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方法,深化對班級管理的認識,從而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
2.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的作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班主任管理效果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管理的前提。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完成班級的教學任務。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斷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要進行適當的肯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要采取寬容的態度,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專業的知識文化是班主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學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義,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教學專業知識,而且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對師生關系的認識。因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僅受自身能力的影響,而且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班主任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加強師生關系建設。
3.構建師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平臺
小學班級管理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以民主管理的思想為基礎,建立師生民主交流平臺。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過程中,對學生的需求和認同進行分析,對不同的意見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加班級管理的民主化;第二,對學生進行單獨交流,班主任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對個別學生要進行單獨教育宣傳,提高小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民主思想在教育中的滲透;第三,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民主性,加強班級管理中的信息化運用,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民主化發展。
四 結束語
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這給小學班主任工作以及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創新小學班主任管理模式對小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的對策,希望能夠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開源.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2(29)
[2]夏福強.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8)
[3]許秀聰.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0(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