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學習日語的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不少高校針對非日語專業本科生開設了零起點日語課程。本文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習方法、課外活動、語言對比五個方面闡述了零起點日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日語零起點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067-03
在世界趨于開放交融的21世紀,語言便是人們互相交流溝通的紐帶,學生開放性自主學習多門外語知識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我校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從2014年開始新開設了零起點日語基礎課,其教育對象是以前沒有學過日語的學生,是從學過英語的學生中分流出來的,需要從最基礎的日文假名學起。面對社會對未來人才外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大形勢,如何做好零起點日語的教學,是我們任課教師必須面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零起點日語課程是針對非日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課程。本課程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外語學習能力,擴寬學生外語知識,使其在語言應用領域中更加專業化與多樣化,幫助學生在走入社會后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
課堂教學是外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師生直接交流互動的重要渠道。其中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是外語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實效性。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研究零起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
通過大量查閱資料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對日語零起點學生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 當前零起點日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必須讓學生掌握大量的信息,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在不停地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學雙方缺少交流、互動,課堂氣氛較沉悶。學校添置了許多教學設備,建起了多媒體室、語音室。但仍難以創造真實的語言情境,限制了課堂活動的多樣性。
2.課堂師生互動不均衡
每個班級學生人數多,導致課堂效率不高。眾所周知,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這一環節必不可少。但是在40人的課堂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學生,致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練習口語的機會。經過兩個學期的觀察發現,學生由于缺乏課堂鍛煉的機會,學習積極性難以長期保持。
3.學生成績呈兩極分化
零起點學生的基礎是一樣的。但通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學生期末成績明顯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原因在于班級人數多,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得到一對一的練習機會,繼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零起點必修課班級40人中成績不及格的學生有7人,60~69分的有3人,兩項相加總計10人。據觀察學習較差的學生從第二學期開始由于跟不上課堂進度,逐漸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
4.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加重
由于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師必須面對作業量較大的問題。如能及時批改、發放,便只能減少作業。如此一來,又難以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同時也影響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檢驗。
二 原因分析
第一,在上課的學生中除了個別對日語確實存在濃厚興趣的同學以外,其他許多學生大都是抱著拿學分的態度來上課的。這類學生學習比較被動,聽得懂的就聽,記得住的就記,除了課堂以外平時就基本不下功夫,臨到考前再突擊。還有少部分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日語有抵觸情緒,上課完全不聽講。這類學生雖然人數少,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第二,不同的語言差異增加了課程理解的難度。首先,中英文在語言思維習慣上就有明顯差異。同時日語又與中文和英語截然不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日語是黏著語,它不依靠詞尾的變化,而是依靠助詞、助動詞的黏著來表示每個單詞在句中的地位、語法職能,邏輯順序也是主賓謂,而英語則是主謂(賓)。
三 提高零起點日語教學質量的教學策略
1.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應從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采取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軟件,恰當地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一些日本歷史、風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知識。比如,一些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日本文化代表性的東西,如富士山照片等,這樣可以吸引學生,調節課堂氣氛,并能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日語,激發學生對日語課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知識儲備。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教學時數有限、時間短、學習量大,再加上學生投入的時間不夠多,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愈發重要。(1)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注意誘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積極地投入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講解課文時,教師只講個別難點,其他的要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2)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習新的知識點時,要盡量從已學過的舊知識中找到與之相聯系的地方,或者從以往授課中留下的疑問著手。這樣能夠自然地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也便于系統連貫地掌握語言知識。組織單詞接力等小游戲,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安排一些情景對話,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練習等。既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3.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所知道交給學生”,“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英語教學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如何創造,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精選、綜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具有在綜合、分析、學習、研究過程中積極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不是忽略了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是更加促進、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
4.重視課外活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彌補日語環境方面的不足,開辟第二課堂——日語課外活動,提高教學質量。開展課外活動,創造日語環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提高運用日語的能力。課外活動的內容主要有唱歌、看幻燈、看錄像、看電影、知識競賽(朗讀比賽,單詞比賽)等。
零起點日語教學既要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對日本文化的理解,課堂應該成為學生接觸、體驗日語文化的場所,積極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加以比較,探討中日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生發現、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和普遍性。
零起點日語教學中還要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跨文化活動的意識,鼓勵他們利用日語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學以致用。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恰當地、靈活地使用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
5.通過中日兩種語言的文化對比,排除負遷移影響因素,提高教學效率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漢,英語言知識,進行對比教學促成正遷移模式,加深學生對日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學習效果,更快、更好地吸收語言知識。在漢字的對比上,首先必須讓學生分清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眾所周知,日語中有很多字是從中國借用的,這些從中國輸入的漢字使中國人在學習日語的初期確實具有有利的條件。然而同為漢字,彼此的意義、寫法以及構成的詞匯也不盡相同。比如,日語中的「丈夫」是漢語中“結實”的意思,「手紙」是“信”的意思,「勉強」是“學習”的意思。再如,語法結構上,日語和漢語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日語的黏著語語法手段主要靠詞性變化和助詞,語序變化相對自由,在謂語不變的前提下即使改變詞序,句子的意義幾乎不變。而漢語是孤立語,語法手段主要靠語序的變化直接改變句子的整個意思。
總之,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高科技信息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激烈,究其緣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智力和人才的競爭。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適應時代的新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大力創新研究,提高日語教學質量,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張研、劉春波.日語專業“零起點”基礎教學難點淺探[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應慧蘭、徐慧芳.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閱讀材料的選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4]石睿.母語正遷移理論指導下的日語學習[J].銅仁學院學報,2014(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