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企業中,計算機的熟練操作已成為一項最基本技能,對計算機操作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化。中職計算機的教學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完善學生計算機知識的結構,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
【關鍵詞】以就業為導向 中職 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077-02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培養了大量操作技能較強的應用型人才。中職計算機課程實操性較強,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提高學習興趣。目前,在企業中,計算機的熟練操作已成為一項最基本技能,對計算機的操作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化,要求既要懂得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又能夠熟練地利用計算機進行專業化的工作。
筆者長期從事中職計算機的授課工作,中職計算機教學屬于信息化、全面化的技能型學科,既要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中職學生自身的條件。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終將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接受企業、社會的檢驗。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和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相適應。中職計算機的教學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完善學生計算機知識的結構,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
一 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課程的調整
1.與時俱進,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應針對日新月異的就業市場及時調整計算機課程,然而當今很多中職學校開設的課程卻較為陳舊,所學課程使用的軟件版本更新速度較慢,跟不上崗位的發展速度,教學內容明顯落后于企業崗位的技能發展需求,與市場需求脫節。因此,我認為為了培養實用型人才,首先要對企業進行深入的了解,明確當下企業的崗位需求、技能需求,及時調整課程的設置。實行校企合作的方式,與企業共同開發“訂單式”課程,校企雙方按照人才需求共同來設置課程,對專業進行職業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確定課程結構、選擇課程內容、開發專業教材,將企業最需要的知識、最關鍵的技能、重要的素質提煉出來,融入課程之中,以確保課程建設的質量。這樣將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無所用,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局面。同時,也讓學生提前了解未來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要求,真正實現與崗位對接,與實際工作接軌。在課程開設上根據崗位特征、學生特征合理安排課程,以實用性的課程為主。此外,要關注行業、企業的最新發展,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流程和新方法。
例如,在中職學校各專業的基礎課程中,統一都會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涵蓋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操作系統、word、excel、ppt、網絡等,教材簡單易懂,易于學生上機操作、掌握知識點。以excel函數為例,筆者對部分企業的崗位進行調研,在各崗位中excel數據表格使用普遍,常用于處理報表數據。在教材中一般只會涉及sum、average、max、min等常用函數,在崗位中稍顯簡單。根據對部分企業的調研,崗位中對于if、sumif、counta、countif、vlookup以及數據透視表等操作使用偏多,能夠處理復雜的數據源。針對該問題,可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擴寬函數的講授范圍及難度,模擬企業中的數據量大、精度高的數據源為講課例題,讓學生模擬企業中的崗位角色,處理實際工作問題,真正實現與崗位對接。
2.因材施教,積極改進校本教材
教材不僅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目前市面的計算機教材存在著缺陷與不足,不能滿足中職學校各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由于中職學校的辦學目標及性質,教材的選擇應以就業上崗能力培養為重心,以技能訓練為指導思想。筆者認為,針對中職學校的現狀以及學生的特點,要積極改進校本教材。計算機知識及技能發展迅速,采用校本教材因其目標明確、開發周期短,能適應學校教學資源現狀,能更靈活地順應人才培養模式變化,確保能較好地達到職業教育的目標。
二 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方式的調整
以就業為導向,就是要求學校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能結合社會和就業崗位的要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在培養過程中堅持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根據崗位需要進行教育模式的構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加強學生社會經驗的累積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真正促進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1.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安排
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使其能夠勝任工作,是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的根本任務。中職學校培養目標是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為了避免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后不適應工作,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都是由教師通過網絡廣播系統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演示并講解,演示過后再進行一定的實踐操作。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安排,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內容進行相關調整,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可讓學生參與講解,在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伴隨著實踐操作,學生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立刻運用計算機進行實踐。
2.有效運用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以生活情境或事件為題材,通過教學互動等方式展開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緊貼實際應用,給予學生任務,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比如,在講到PowerPoint自定義動畫中的四種動畫方式,如果每一種動畫方式都采用一個實例的話,整體效果比較松散。而如果將四種動畫方式融合到貼合學生實際的一個項目中,不僅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而且學生還能夠自己找出四種方式的區別。
3.通過校園展示,增強學生自信心
通過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將教學的成果進行校園展示,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課堂的參與度。比如,學習flash課程后,由學生根據操作技巧自己創意,完成主題動畫的制作,再由教師進行篩選,制作成視頻進行校園展示。學習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后,制作符合節日氛圍的賀卡,選擇比較好的作品在校園櫥窗內張貼。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實際動手能力,對于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4.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提升學習動力
在學期的不同階段開展各類校內技能競賽活動,提升學習動力。比如,組織開展“漢字錄入”“文檔排版”“ppt制作”“Flash動漫制作”等活動,通過競賽活動,充分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職業技能大賽強化了學生職業技能,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貼近生產實際和企業要求。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兄弟院校的競賽交流,找出差距,及時彌補,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的專業人才。
三 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課程教師的調整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作為計算機教師,正如計算機的發展速度一樣,也要不斷地更新換代,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要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從“我講你聽”的傳統教育,轉變為引領學生學習的同行者,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操作技能,努力形成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創造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過程。
1.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培養學生過硬專業技能
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敗。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對于教師而言,更應該要以身作則,強化自己的項目實踐能力,把自己的相關經驗傳授給學生,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
2.深入企業,熟悉企業人才需求
計算機學科是目前各種專業中,知識變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個專業。教師具備相當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操作能力,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實際應用操作能力的促進者。加強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對接,了解市場需求、崗位需求,結合學校自身條件,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中職學校的學生在校學習三年后終將要面臨社會的檢驗,面向就業的計算機課程是相當必要的,只有在校期間不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社會的認可。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