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從三大方面進行了淺談,即:要重視思維過程;改革教學方法;通過揭示數學美,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優化教學過程 重視思維過程 改革教學方法 數學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095-02
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學改變的重點,這種舉措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是科技發展的需要,下面本人依據教育教學原則、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對優化數學教學過程略述見解和做法。
一 要重視思維過程
中學教學大綱提出“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后者對發展能力更為重要”,從大綱的要求中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重視思維過程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
現在還有不少的數學教師在授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削弱“思維過程”、偏重“解題結果”的現象,如:忽視概念、法則、公理、公式、定理的提出過程;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忽視方法的探究及概括、總結的過程,從而導致學生對概念、公式、定理的提出、形成、探究及總結等過程的來龍去脈不清楚,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深刻、不滲透,學生不能從本質上認識科學的發展和各種各樣的數學現象及過程,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和正確領會結論,所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相應的提高,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得不到及時的訓練。
重視思維過程的具體做法:
第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發展智能。激活思維,促使思維活動是發展智力的有效途徑,數學教學中揭示數學思維方法是發展智能、幫助學生抓住數學本質的關鍵。重視思維過程就是重視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一般要經歷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內容的引入,醞釀、分析形成、鞏固、發展以及概括和總結等基本環節。數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在這些環節上組織數學活動,在引進階段主要弄清楚提出問題的緣由,不要糊里糊涂地隨意提出什么問題;在醞釀階段,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思維,使學生發現事物與現象的本質和聯系,初步認識有關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理解概念的內在含義,明白概念的實際用途;在分析階段中主要是在醞釀的基礎上全面提高能力的階段,把思維向更深更廣的方向延伸;形成階段是運用分析能力,在醞釀的基礎上,通過綜合歸納,把已發現的事物對象的特征用正確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而得出定義、定理、法則、規律等的過程;鞏固階段是把形成的定義、定理、法則、規律進行復習和掌握的過程;發展階段主要是利用新的結論和其他知識的聯系,進一步認識和發現新生事物,從而擴展并引申出新的理論和觀點。
此外,對解題思路的探究,對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的概括、總結及歸納,也是教師教與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過程,數學教師也要重視此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中的概括和總結能力,全面提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過程,把握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運用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律來啟發誘導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注重知識銜接點的分析過程,充分揭示不同問題之間的聯系,掌握各種學習方法的特點,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揭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為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夯實基礎。
第二,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教學指導和引導,讓學生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探究科學知識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唱主角”,積極發言、積極提問題,教師做必要的指導和點撥就可以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和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因為“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成就”,有了敢于挑戰的勇氣和精神,說明學生有了探究科學知識的本領和才能,所以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奮發圖強和堅忍不拔的學習意志,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多提問、多探究,放手讓學生大膽地猜想,積極地去思考、分析,并尋找探究方法和探究規律,爭取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功能。
第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主體活動構建正確的數學信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的一個重要舉措。數學信念是指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基本認識和認可。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形成一種堅定學好數學的立場和觀念,這種數學信念主要來源于現實的數學活動過程和學生在數學課堂里的數學學習經驗。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出來的水平的高低和才能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數學信念的樹立和培養。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堅定實施良好的數學教學方法,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提高學習數學的主體意識和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 改革教學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
過去的教學方法是過于重視“灌輸”,學生成了貯存知識的“容器”,課堂上的表演者是教師,學生成了“聽眾”,學生逐漸形成了“懶惰”的學習態度,不善于動腦、動手,這樣嚴重地削弱了學生才能的發揮,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正確樹立教學觀,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實施教學,確實抓好學生的學習,培養祖國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勞動者,為國家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不僅是教書,而且更需要育人,國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培養出合格的有用人才。
教師要用科學的教育觀和正確的教學觀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要教人以聰明,授人以才智,使學生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善于動腦進行想象和聯想,拓寬自己的思維想象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教師要重視數學活動,抓住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優點或強大的一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和提出問題,激勵他們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教學過程由學生主宰,教師組織和指導,問題由學生提出,解決辦法由學生探究得出,讓學生在“做、探、用”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和理解知識,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所以教育教學過程應體現在對數學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和評價上,將把原來的“教師會講,學生會聽”變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活動過程。在授課中不但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思想和方法的傳授,既要教學生知識理論,又要教掌握知識應用;既要教學生推理、論證,又要教學生思考以及猜想和遷移。讓學生時刻處在猜想、遷移、推理、交流以及應用中,使學生的思維時刻處于活動之中,激發學生做數學和用數學,確立知識間的相互貫通、滲透和融合的意識,為學生廣泛聯想、移植、改組所掌握的知識,為學生產生新思想,進行再創新積累知識、經驗和方法。
課堂教學中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總結。有時學生自己經過反復思考和推理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有時對問題中的某一條件或某一地方因考慮不周得出的結果不一定正確,只要是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了結論,不管結論是否正確,教師都要肯定他們的勞動成果。對表現突出的要及時進行表揚或獎勵,激勵他們考慮問題時不但要細致,而且更要全方位地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強化獨立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把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綜合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從而優化數學教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創新人才夯實基礎。
三 通過揭示數學美,陶冶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
數學的美無處不在,有數學語言簡潔的美,有數學證明的邏輯美,有數與形的結合美,有整個數學體系的和諧美,還有內容表現形式的美,如楊輝三角就給人一種和諧、勻稱、對稱的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規律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追求優美解法而積極思考,用于創新,使命題得到巧妙的解答。在數學教學中應努力改變過去那種沉悶的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自覺地引進美學機制,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也欣賞數學,體驗到美的享受,以此激發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愿望,提高對數學美的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