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地設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活動環節,而課堂的有效提問就是這種活動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就如何在物理課堂中有效地提問進行了淺談。
【關鍵詞】課堂提問 初中物理 物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103-02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優化地實現教學目標是每個老師亙古不變的追求。在初中物理課堂中,課堂問題的設計有效與否,不僅體現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還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相關知識點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得到思維的鍛煉、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獲取知識、得到教育,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課堂提問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緊密的聯系,課堂提問進行得順利、有效,教學目標也就能得到最優程度的實現。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特別在農村的物理教學中,由于種種因素限制,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與有效性并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在實際的聽課過程中發現以下例子:
案例一:在“光的傳播”一課中,教師舉例、分析、講解、歸納,講得認真細致,面面俱到。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疲憊地進行知識的記憶。課后,問這位老師:“整節課,互動怎么這么少?”教師回答:“學生基礎差,課堂提問要么沒人搭理,要么胡亂起哄。提問等于浪費課堂時間,還不如自己多講?!?/p>
案例二:某教師開設示范課時,課堂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大部分屬于判斷式的問題,全班學生附和式地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整個課堂像在演戲。對于那些較有思考性的問題,教師也只與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進行互動,忽略了其他同學的感受。
類似現象,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少見,這說明教師或沒充分認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或沒有掌握正確的提問技巧。本文就初中課堂提問作了初步的探索,對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提出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 課堂提問目的要明確,找準“切入點”
教師在上課前要對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認知規律進行分析,找準教學的重難點。首先設計課堂提問時要圍繞教學知識點分層次有目的地設計問題,做到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到了為什么、怎么啦,避免在課堂中缺乏主觀性的隨意提問、盲目提問。其次設計的課堂問題不能不分重點,不要為了追求課堂熱鬧的場面,提簡單的判斷式問題(如:“對不對”“是不是”“明白不明白”等)。漫無目的地提問,不但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毫無幫助,反而會讓學生抓不住課堂學習的重點,感到無所適從。總而言之,課堂提問要目的明確,條理清晰,內在聯系緊密。
例如:學習“浮力”時,“物體浮沉”是難點也是重點。為了突破此重難點,教師通過小實驗進行如下提問:(1)往盛有同樣多水的容器中投入體積相同的鐵塊和木塊,提問:“為何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鐵塊卻沉入水中?”學生會回答:“因為鐵塊的質量比較重。”(2)如果把質量相同的鐵塊和木塊投入水中,請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并思考。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有一部分學生回答:“鐵塊的密度比較大?!保?)將鐵制牙膏皮擰成團和鐵制空心牙膏皮放入水中,擰成團的牙膏皮沉入水中,而空心牙膏皮浮在水面上。提問:“他們誰重誰輕?密度誰大誰小?為什么結果不一樣呢?”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有利于推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重難點不攻自破,教學目標得到很好的實現。
二 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
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計問題。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注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啟發性,讓學生“跳一跳吃桃子”。若課堂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久而久之就會感到無趣、乏味甚至不想回答,這就失去了課堂提問的作用,不但沒能引發學生思考,反而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輕視、麻痹的感覺。但若問題太難,大大超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會因無法回答出問題而感到尷尬、沮喪,認為物理太難學,對物理的學習喪失信心,甚至出現抵抗、畏懼心理。另一方面,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注意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各個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應從簡單到復雜,從問題表象到知識的本質,層層遞進,逐級剖開。例如:在“測定大氣壓值”這節課中,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為何要用水銀,而不用其他液體呢?對此學生可能不是很明白,并會產生疑問。為此,先選擇水進行實驗,準備一杯水、一瓶礦泉水、一條一米長的管子。為了有實驗結果,不斷更換高度不同的杯子、更長的管子,一直到沒有可以更換的容器時,請學生思考要怎么辦?此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用密度比較大的水銀。從一開始用水進行實驗,到最后計算出測出大氣壓值所需要的水柱高度,再播放用水銀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有效地測定了大氣壓的數值。繼而提問:如果用水進行實驗,管子上有小孔,那么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水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最后請同學現場驗證猜測結果,這樣就更直觀地證實大氣壓的存在,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極大的激發。
三 課堂提問要聯系生活,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物理,回到生活中去”,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現實生活中物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分層次聯系生活設計的課堂問題,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比熱容”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保溫桶的外殼為什么要用塑料制作,而不用金屬呢?(2)天氣炎熱去海邊玩時,岸上與水里哪個地方比較涼快?(3)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石凳與木凳的溫度有沒有區別?(4)暖手寶里裝的為什么是水而不是其他液體呢?在學習“音調”時,可以事先錄制某個學生的一段錄音,上課時播放并請學生猜測這是哪個同學的聲音?通過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設置,促成了抽象物理知識的具體化,便于學生記憶與理解。
四 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新穎性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顯示出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趣味性強的課堂提問,往往比平淡無奇、老生常談的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注意趣味性與新穎性的結合。例如,在學習“熱傳導”知識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把一條金魚放入裝水的試管底部,接著對試管上部分的水進行加熱,當上面的水沸騰時,底部的金魚會怎么樣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接著當場實驗,最終實驗表明:金魚完好無損。為什么上面的水都沸騰了,而金魚卻毫無問題?類似的問題還有“紙盒燒開水”等。這種富有趣味的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且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堂的學習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五 課堂提問要包含感情,并及時進行評價
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每一位學生一起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提問時,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在這段時間,教師應該用鼓勵、詢問的目光掃視全班同學,跟學生進行一定的目光交流。然后根據學生的表情判斷學生的思考情況,并請可能已經有答案的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若正確,教師應該用贊賞的語氣給出評價:非常好,沒錯。若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學生,并適時給出提示,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如果學生完全沒有答案時,教師仍應該溫和地請學生入座。簡而言之,不管學生的回答如何,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并適時鼓勵與贊賞,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與積極性。
總之,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設置恰當并有吸引力的問題,觸動學生的思維,奏出華美的樂章。課堂的情況多變,教師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有效地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才有可能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紫云.新課程實施中的課堂有效提問[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5(8)
[2] 潘丙山.淺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EB/OL].http://www.ycy.com.cn/05/teacher/szjy/
12.asp?js=2931
[3]陳白棣.實習教師與優秀教師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