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筆者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四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意識 數學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105-02
新課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樹立自我探究科學知識的思想和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在數學教學中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與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案來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新課程改革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教育觀,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觀,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特別關心、愛護、理解學生,要完全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學好知識,能掌握學習技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信任和安全感的學習數學的良好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自覺地探究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在師生的共同協作和互相交流下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具體做法:
第一,通過充分展示學生自身的魅力和應用能力來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列舉一些用數學知識和原理創造出來的事物,多介紹一些數學發展中的輝煌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創新意識,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充分展示自我的魅力。因此數學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原則來選擇適合學生心理和特點以及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成有趣的教學知識點,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具有聯想思維性的知識來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喜歡數學。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維要靈活,要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來實施教學,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熱情投入數學探究之中,形成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經常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開展數學智力競賽,制作數學教具或用具,使死板的知識變成可靈活應用的知識,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在學習畫立體圖形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模具,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提升空間想象力,進而從抽象的幾何立體圖形中直接畫出視圖,從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
第三,設置懸念,引發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新穎的東西和新鮮的事物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分散的思想吸引過來,集中精力去探究其中的奧秘,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形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開始,教師若能結合教學的實際,巧妙地設置具有懸念的問題,將學生置于問題中,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主動地去動腦思考。如講“鑲嵌”這一教學內容時,可設疑:假如你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在鋪地板時你可以選擇哪幾種多邊形?在室內客廳和餐廳裝潢吊頂時采用什么樣的多邊形圖形才體現良好的裝飾效果?等等,將這一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能迅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和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在同一年級的同一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各有不同,若教師設計同一教學內容和同一奮斗目標,勢必造成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不良教學后果,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從而不愿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教師依據新課程的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點,可以把教學目標由低到高分成幾個層次,讓學生自己選擇經過努力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樣就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掌握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再創新、再發現的探究學習者,使教學過程成為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具體操作過程:
第一,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提問題的機會。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并記錄一些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疑難問題做力所能及的探究。課后認真總結學習經驗,掌握探究規律,培養創新能力。在課堂上恰當地設置一些疑難問題,以及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利用學生對新東西容易產生好奇的心理,把他們的思維引入自身探究問題的學習中去,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讓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從中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給學生創造提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教育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第二,多聽學生的想法。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導致學生形成了“洗耳恭聽”的學習習慣,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缺乏獨立思考和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心。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指引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逐漸淡化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教學中多聽學生的想法,讓他們發表不同的見解,闡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做必要的補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并及時對學生獨特的見解給予表揚和鼓勵。鼓勵他們多看書、多記憶、多做習題,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善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學習中多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尋求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提高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
三 尊重學生的個性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問題的心理取向。這種心理取向與學生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個性化的創新能力。具體說來,就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為學生主體人格的體現、創新個性的張揚提供一個有利的、寬松的環境。同時,鼓勵和提倡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尊重他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掛圖、插圖以及先進直觀的教學工具來激發學生進行創新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更多地感受到創新的威力,以期達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形成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的目的。
四 幫助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新課程強調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展,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由此可知,幫助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是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一名教師,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學生喜歡哪位教師,也就喜歡哪位教師所教的課程。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這也足以說明學生在學習時最樂意接受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學生若有問題意識,說明學生對這些問題產生了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地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并且產生強烈的探究精神。對于學生發現的新問題、提出的新觀點,教師要認真對待,并要認真傾聽他們的看法和見解,即使個別學生的問題有明顯的錯誤,教師也要幫助解決,絕不能諷刺、嘲笑,更不能挖苦他們,要堅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糾正錯誤,拓寬思維,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說明他們對某些知識已經進行了獨立思考和探究,具有了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