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更為直觀地感知數學,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學習知識。
【關鍵詞】直觀 感知 分數的初步認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111-03
一 設計思想
1.讀透教材,把握學生知識的起始點和增長點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內容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而且知識較為抽象。分數在意義和寫法上與整數都有很大差異,相對于整數而言,分數概念較為抽象,學好這節課能為今后繼續學習分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學生操作深化認識
本節課我設計從學生熟悉的“分蛋糕”入手,開始認識二分之一,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在教學時主要借助操作初步認識分數,并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給你準備什么?(蛋糕)老師這里也有一個蛋糕想要分給2個小朋友,可蛋糕只有一個,該怎么辦?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能告訴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分嗎?
生:這樣分才一樣多,大小一樣才公平。
師:像這樣每份分得一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作平均分。
師:那老師就按你們的意思,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到蛋糕的多少?蛋糕的一半在哪里?
生:左邊這一份是這塊蛋糕的一半,右邊這份也是這塊蛋糕的一半,
師:也就是說,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
師:那么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半呢?(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
板書:認識分數
2.分數的意義
第一,二分之一。
師: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蛋糕的 呢?
生: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
糕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左邊是這塊蛋糕的 ,右邊
也是這塊蛋糕的 。
師:只要我們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
這塊蛋糕的一半,也就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
關于 的數學知識?
生:把一個披薩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披薩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完成嗎?
出示錯例:
師:涂色部分是整個圖形 嗎?可以用 表示?為
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師小結:看來不管是一個物體還是一個幾何圖形,
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第二,四分之一。
師:如果這個蛋糕要分給4個小朋友,那該怎么辦?誰能來幫幫我?
生:把它平均分成4份。
師:這個主意不錯,老師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那每個小朋友分到了蛋糕的多少呢?你也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
師:你是怎么得到 的?
生: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第三,三分之一。
師:仔細觀察圖形你想說什么?
師:你是怎么得到 的?
生: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圓形的 。
第四,五分之一。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 、 、 這幾個分數,你還
想認識其他分數嗎?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答題卡,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涂出這個長方
形的 嗎?
師:觀察這些同學的作品你發現了什么?
生: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任意一份
都可以用 表示。
師:像 、 、 、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認識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已經認識分數朋友了,你會寫分數嗎?請你到黑板上來試一試。大家要認真觀察他是怎么寫的。
講解各部分名稱。
4.動手操作,加深理解
第一,動手折出 。
師:你能用正方形紙折出它的 嗎?請同學們拿出
正方形紙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用陰影部分表
示出正方形的 。
學生展示。
師:觀察這幾個作品你發現了什么?
生:都是正方形的 。
師:明明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
的 ?
生:雖然折法不一樣,但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
師小結:看來不管形狀大小是否相同,只要把這
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每份就正方形的 。
第二,創造出幾分之一。
師:看來你們已經學會了用正方形創造出 。想不
想再動手創造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在動手之前,先請看大屏幕的要求。
匯報展示:同學們的小手真巧,我現在請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創造出幾分之一的?
師:觀察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分子都是1,分母不一樣。
師:分母為什么會不一樣?
生:第一個圖形平均分成3份所以分母是3,第一個圖形平均分成5份所以分母是5。
師小結:也就是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取其中的一份那分子就是1。
5.聯系實際生活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生活中平均分的美。
(1)欣賞生活中的圖片,看到這些圖形你想到了幾分之一?
(2)估一估:頭部約占整個身體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經驗為載體,感受生活中分數的相關知識,并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 教學反思
在課前我認真讀透教材,把握學生知識的起始點和增長點,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的起始點,創設情境,并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等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認識“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分數的含義。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1.創設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新課導入時,直接提出問題:“老師這里也有一個蛋糕想要分給2個小朋友,可蛋糕只有一個,該怎么辦?”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知道要平均分,每人分一半。接著教師又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一半,這一半應該怎樣表示?”這一問題就激起
學生的認知欲望,從而引出分數 。
2.依托形象,理解分數概念
從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為依托理解分數的概念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在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的直觀感悟,使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建立在對直觀形象的感知上。
因此,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對比練習等直觀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幾分之一。
3.動手操作,主動建構知識
在此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驗證,并通過交流的學習形式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例如,
在學習 時,我請同學們拿出正方形紙動手折一折、畫
一畫、涂一涂,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正方形的 。學生
通過動手操作、比較后得出:同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
的形狀可以是多樣的。最后用不同形狀的紙張,折出自
己喜歡的幾分之一,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取其中的一份,分子就是1。這些學習活動都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認識分數,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整節課學生是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體會分數的含義。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