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任何一門藝術的創作都需要考量主題內容、表現形式以及精神思想三個方面,內容、形式、意趣的完整、和諧、統一是每一位藝術家力求達到的至高境界,也就是完美處理好藝術創作中題、形、意三者的關系。紫砂藝術作為民間藝術的一種。它的藝術創作同樣非常注重題、形、意這三個藝術創作元素之間的完美統一、整體表達?,F對紫砂“迎春壺”進行深入研究。淺析其創作過程。
關鍵詞 迎春壺;題、形、意;藝術創作
宜興紫砂藝術從歷史傳統里一路走來,它的材質美、形體美、裝飾美以及寓意美等為人所稱道,依茶而生、因茶而盛,被世人尊為茶具之首。每一把紫砂壺的造型無論是傳統或者創新,都是紫砂藝人高超技藝與思想情感融合的產物,紫砂藝人賦予每一件作品千姿百態的造型,更賦予它們專屬的獨特情感。賞一把壺需要看它的形態,更要品味其意蘊,這才是紫砂魅力之所在,可以說真正懂壺之人賞壺就是重歷一次制壺藝人的創作歷程,而它的關鍵就是紫砂藝術作品創作的題、形、意三者間的融合關系。
1 “迎春”為題,紫砂作品最初的靈感來源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博大而精深,歌頌春的文化主題很多,而迎春這一習俗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文化地位。根據記載,迎春是漢族立春習俗,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相傳為句芒為西方天帝少昊之子,尊為春神,常執一大圓規,主管春天諸事,所有迎春禮儀習俗,皆由祭拜春神句芒而來。自周代開始。歷朝均舉行盛大的迎春節日活動。
數百年歷史傳承的紫砂藝術,圍繞迎春這一民族文化習俗藝術主題創作的作品著實很多,比如說傳統經典造型里的“報春壺”,“報春”與“迎春”文化習俗相近,原意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里鄉親?!坝簤亍保ㄒ妶D1)的創作在文化意蘊上借鑒了“報春壺”的藝術經驗,雖然兩者造型相去甚遠,但想要表達迎春、報春一種喜悅的民俗文化一脈相承。
2 春梅為形,紫砂作品創作的壺型與裝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乃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而“歲寒三友”在中國紫砂花器造型中被廣泛運用,甚至可以說“歲寒三友”系列成了花器的一個體系。梅素以高潔、堅強、謙虛的精神品格為文人所頌揚,它的藝術形象就是嚴寒里“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春梅”可以說是表現迎春習俗文化的最好藝術載體。
根據資料記載,梅原產中國南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制作梅樁,而在紫砂藝術造型的創作中,梅樁就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在“迎春壺”的創作中,以“歲寒三友”里的春梅作為創作的主題內容,梅樁的造型就成為了一個自然而然的不二選擇。
“迎春壺”的具體藝術設計主要考慮到造型與裝飾的統一和諧,采用裝飾與造型融合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把花器裝飾直接融入最初的造型設計之中。以獲得更完整的藝術整體感,使得“迎春壺”的造型藝術畫面更加生動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里。春梅歷經風霜嚴寒而傲骨報春,因此在“迎春壺”的具體造型設計上,通過考慮形態的滄桑斑駁感營造春梅歷經艱辛的藝術意境,那些鏤空的傷痕、樹癭是春梅傲立霜雪擊打后的勛章,讓春梅高潔、堅強的精神品格不言而喻。在“迎春壺”造型的具體創作上。壺體采用梅樁造型,為了追求藝術表達的完整性,從壺嘴、壺把到壺鈕都采用了藝術風格相似的梅枝造型。梅枝生長于梅樁之上,這就使得“迎春壺”整體藝術畫面就像“梅樁”盆栽一般生動鮮活,而壺體與壺蓋上梅花裝飾為含苞欲放狀,這種形態上的一收一放更具藝術表達的張力。更符合迎春、報春的藝術形態主題思想。
3 生命為蘊,貫穿紫砂作品的精神意境
花器很多時候作為自然生物形態的延伸,它們不僅僅是自然生物形態的模仿,更是一種精神品質的表達,精神境界的抽象。無論是自然生物還是藝術創作。生命力可以說是貫穿它們自始自終的贊歌,這一點兩者和諧而統一,自然生物歷經生命的生長過程,而一件成熟的藝術也往往同樣需要蘊含生命力。紫砂作品“迎春壺”圍繞迎春這一主題思想展開設計創作。在題、形、意三者之上做到和諧、統一、完美。春是萬物復蘇的象征、是生命力的蘊含,在文化意蘊上需要更為深層的體現。在“迎春壺”的造型設計背后,斑駁滄桑與春梅含苞,形成強烈而鮮明的藝術對比感,形成一種藝術的視覺沖擊,在這藝術視覺沖擊背后。就是旺盛生命力的蓄勢待發。這與春的主旋律和諧統一,實現了“迎春壺”創作上的題、形、意三者完整表達、互相呼應。
4 結語
透過紫砂“迎春壺”的設計創作可以看出紫砂藝術創作中題、形、意三者的相互關系,即好的紫砂作品勢必滿足題、形、意三者之間和諧統一、完整表達。這樣才能充分彰顯紫砂藝術的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