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宜興紫砂藝術融合陶瓷文化與茶文化精髓,有著蓬勃的藝術生命力,數百年來蜚聲海內外。在紫砂器皿難以計數的藝術造型中,那些濃縮了紫砂藝術精髓的經典造型,可謂是數百年紫砂造型裝飾藝術的巔峰之作,其中“掇球壺”就堪稱其中典范,現對其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發掘紫砂藝術文化之精華所在。
關鍵詞 紫砂;掇球;藝術魅力
陽羨因“陶都”而聞名于世,其紫砂陶歷史悠久、造型豐富、工藝精湛,它獨特的造型裝飾語言、高雅的文化藝術魅力,豐富著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及精神生活。紫砂壺藝融實用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最令人稱道的是光素器。光素器以點、線、面造型三要素設計創作各式方圓之器,其樸素大方的形體、簡潔明快的線條,淡然恬靜的素雅之美均臻入化境。歷來被制壺藝人尊為“壺之大道”。
數百年前流傳下來的紫砂光素器造型中,“掇球壺”可以說是紫砂壺藝史上的代表作之一,它沒有華麗的外表和繁復的裝飾,以簡明的線條美勾勒出“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藝術形態,敦厚而不流于笨拙,更顯玉潤靈巧的藝術美,氣質古樸雅致。同時注重藝術畫面的突出和協調、藝術造型蘊含的文化內涵,使人觀之有高雅無華的藝術享受感。
1 紫砂“掇球壺”的藝術淵源
在中國漢語中。“掇”為摞起來之意。掇球。顧名思義就是摞起來的球,“掇球壺”的名字非常直觀而生動。為還沒見到它的人勾畫了基本的藝術形象。從“掇球壺”的基本造型上看,它的壺鈕、壺蓋、壺身在造型上對比塑造成三個相似的球體,因此。“掇球壺”在藝術形態上可以簡單看作是三個球體疊起來。
“掇球壺”(見圖1)有著上百年的藝術演變過程,根據史料記載,“掇球壺”最早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一代紫砂壺藝巨匠邵大亨首創。他所創的“掇球壺”據說是由更早的“蓮子大壺”造型演繹而來,通過“大亨掇球壺”與“蓮子大壺”的壺型比較,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最大的變化就是“大亨掇球壺”去掉了“蓮子大壺”的壺把耳朵。而將之改為了圓形壺把,這與整器的藝術風格一致,可以說賦予了作品更多的藝術魅力。是造型創新變化的基礎所在。
“大亨掇球壺”奠定了“掇球壺”平衡、穩重、端莊的美學理念,后人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創作,比較突出而具有代表性的變化之作有“六方掇球壺”、“壽珍掇球壺”等。說起“六方掇球壺”(見圖2),不能不說它在“掇球壺”的藝術造型上突破非常大膽,“掇球”因為造型似球而得名,但似球而非球、似圓而非圓。是紫砂光素器的藝術精髓之所在。據說“六方掇球壺”的創作者銘遠處事低調,不愛張揚,但他壺藝精湛,深得紫砂藝術方圓變化之精髓,在圓形球體的基礎上引入了“六方”的方器元素,通過“六方”而塑圓。這是“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藝術奧妙與學問,銘遠在創作“六方掇球壺”上把它運用到了極致。“六方掇球壺”的藝術創作是在“大亨掇球壺”這一傳世名作基礎上的大膽創新,用新的藝術眼光去分析詮釋,它把“圓形”變成了“六方”,把單一的曲線變成了曲線與面的結合,使得方圓糅合變成了經典造型。在制作工藝上更是把“拍打成型法”改為“打片鑲接法”。
說了“六方掇球壺”,就不能不說說“掇球壺”的另一種造型變化——“壽珍掇球壺”(見圖3)。“壽珍掇球壺”為民國時期的紫砂大師程壽珍在傳統“掇球壺”的基礎上創新演變而來,相比較最初的“大亨掇球壺”,“壽珍掇球壺”可謂達到了后來者居上的藝術境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掇球壺”雖由邵大亨首創。卻在程壽珍手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藝術演繹,使得“掇球”真正名副其實。相比于“大亨掇球壺”。“壽珍掇球壺”壺身更圓滿,壺頸拉高更見氣勢精神。壺蓋更為圓潤飽滿。各部分線條比例協調。藝術感官上達到了“增一份則肥、減一份則瘦”,是大多數制壺藝人想要的藝術效果。“壽珍掇球壺”造型古樸敦厚、秀美醇和,在民國初年美國“巴拿馬國際賽會”上榮獲唯一的“特別優等獎”,是整個紫砂藝術歷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2 紫砂“掇球壺”的造型韻味
紫砂“掇球壺”從清代紫砂大師邵大亨初創以來。歷經上百年藝術創新演繹。時至今日依然受所有熱愛紫砂藝術之人追捧,歸根結底是因其獨特的藝術造型魅力。從藝術審美上來看,“掇球壺”其器型素雅、線條簡約。造型穩重之間更見古樸神韻,整體造型氣韻暗藏,有著古典文化之內斂,如謙謙君子,又如豐腴美人,悠然典雅、精妙絕倫。如果用西方的美學觀點來剖析“掇球壺”,尤其是“壽珍掇球壺”完全符合西方美學中“黃金分割”的美學規律,在西方美學中。“黃金分割”就是最美造型線條的構成比例,掇球壺壺嘴、壺把、壺身各部分均衡協調,節奏韻律趨向完美。它的壺型玉潤光滑,從實用性上來看。手感極佳,把玩舒適,令人愛不釋手,所有的一切都滿足一把優秀紫砂壺的必備條件。
3 結語
宜興紫砂壺獨一無二,它的材質美、造型美、實用美,令其為茶具翹楚。紫砂壺美莫過于光素器古樸素雅之美,光素器之美莫過于“掇球壺”之美。一把“掇球壺”講究“圓、穩、勻、正”,但它又不是呆板的圓、一味的圓。它是將方圓糅合,圓中寓剛、厚而不重、骨肉亭勻,整體端莊大氣,以造型取勝,完美演繹出光素器內斂韻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