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在競爭激烈的多元文化框架下,獨特的紫砂傳統文化成為立于世界陶苑的重心所在。紫砂壺藝的文化內涵深沉莊重。不僅蘊含了厚重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具備了一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祈盼的美好祝福。深蘊的文化內涵、強烈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形式,通過紫砂藝人的藝術創造形成了紫砂藝術長盛不衰的生命力。自明、清時期以來。紫砂壺藝歷經百年滄桑,歷代制壺藝人以奇思妙想、匠心獨運的制作技藝獨領風騷,憑借其特有的紫砂文化涵養、滋潤著紫砂壺藝的發展。
任何藝術的發展離不開與時俱進的發展和創新。近年來,紫砂藝術在發展中壯大,在壯大中提高。就技藝精良而言,幾近無可挑剔的境界。品種類型之多。裝飾形式之美,可謂登峰造極。然而,藝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紫砂技藝也一直在不斷地尋求創新,向更多的領域和更豐富的文化層次迅猛推進。“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是紫砂壺創作和發展的一種境界。“獅球壺”(見圖1)便是紫砂壺創新中的出彩之作,現從該壺的造型及寓意方面淺談“獅球壺”的意境。
1 形態新奇,造型生趣
不同的紫砂壺造型蘊含不同的紫砂藝術。紫砂壺的“方匪一式,圓不一相”見證著紫砂造型藝術的不斷創新。筋紋器便是紫砂造型分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種,它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紋理,經提煉加工創作而成,如瓜棱、菊花、玉蘭和水仙等皆為筋紋器的創作來源。筋紋器紫砂壺規則的紋理組織等分勻衡、齊整協調、線條順暢、自然明快,具有強烈的節奏韻律美。從明代董翰的“菱花式紫砂壺”,到時大彬制“十八瓣瓜棱壺”和清代陳鳴遠的“南瓜壺”,再到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壺”、“圓條壺”等,一代代的藝人通過孜孜不倦的追求創作出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筋紋器。這無一不體現出其所展現出的藝術魅力。
“獅球壺”是筋紋器造型中的創新之作,壺身以南瓜為造型。紋線布局整齊劃一、自然伸展,大有瓜熟即要蒂落之感。俯視壺身瓜瓣對稱均勻,紋理清晰流暢,縱觀其立面。筋紋線工整嚴謹、過渡自然。毫無堆砌切割之繁復,曲線自由揮灑。既有行云流水般的暢爽,又不失栩栩如生的自然:壺把自壺身蜿蜒而出猶如瓜藤,與壺身相得益彰。更添渾厚之意:壺口自壺身紋以花邊向上延伸,配以相合的雕塑鈕蓋,典雅之風姿可見:獅鈕臥于壺蓋。安然愜意。此壺布局精心、有節有序,整體觀之簡樸大方亦不乏端莊典雅之風采,
2 以獅戲球,抒情寫意
如果說紫砂壺的造型與裝飾是讓人一見鐘情的資本,那一把紫砂壺所蘊含的人文情懷與文化素養便是能讓人再見傾心的秘鑰所在。內在的藝術文化是紫砂壺得以不斷創新的源泉,“獅球壺”以南瓜為創作靈感,衍生出一幅“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的美妙場景。都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瓜熟蒂落時正是豐收到來之際。因此,此壺以南瓜凸顯著整個大自然豐收之際的喜氣洋洋。不僅如此,豐收意味著成熟,一個人從青澀走向成熟。經歷的風雨是不足為外人所道的。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收獲人生的碩果。“獅球壺”壺鈕上安逸的獅子。是被公認的百獸之王,勇不可當、威震四方。在中國傳統的習俗里。獅子被視為祥瑞,可以辟邪。每逢節日慶典。人們常舞獅助興,以此寄予著對如意生活的期盼向往。此壺蓋上的獅子一派愜意安臥于上。好似世間祥和昌盛的守護者。再者“獅”與“師”同音,古以師為尊,春秋時的《尚書》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并稱。并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可見古代老師的尊貴。由此,獅也可象征著高官厚祿、世代吉祥。以獅球為壺命名,以獅戲球。歡騰共慶祥和。如意祝福滿家。
3 結語
大自然為紫砂壺的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將大自然的外在藝術與紫砂壺的內在氣韻相結合,升華了紫砂壺的精妙之魂,加之不斷的創新,紫砂壺內外兼修,氣韻渾然。“獅球壺”便是如此,以其特有的藝術創新達到人壺合一的狀態,并用更深層次的紫砂語言保持著紫砂藝術的特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