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日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將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所有的奶粉企業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靠包裝上的賣點吸引消費者的時代結束,一切憑借產品質量取勝。一邊是各種嚴格政策的出臺,一邊是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導致的市場低迷,致使廠家促銷戲碼輪番上演。
按照規定,新包裝不得對0-6月齡嬰兒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進行含量和功能的聲稱。這就意味著一些奶粉企業夸大功效宣傳的手法將得到扼制。
產能過剩 沒有不降價的奶粉
目前國內奶粉的市場容量在60萬-70萬噸,而國產奶粉和外資奶粉加起來的產能不會低于2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業內人士認為,奶粉市場低迷主要由幾個因素構成:一是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消費者購買比較謹慎;二是羊年嬰兒出生率下降,導致奶粉消費銳減;三是奶粉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不斷爆發。目前很多超市顯眼的促銷位置上,陳列著相當數量的品牌奶粉,其中不乏“買三送一”的力度,電商方面,天貓上甚至有部分品牌打起了99元起的力度。其中,較多奶粉的生產日期以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居多。據銷售人員透露,今年以來,70%-80%的乳企都參與到價格戰中。
批發商離場 奶粉行業進入拐點
奶粉市場競爭激烈折射出的是經銷商的困局。近兩年有相當數量的奶粉經銷商相繼“離場”,原來做省級代理的經銷商改做地級代理,有的大區域代理商變成小區域代理商,很多經銷商甚至轉型做其他行業。
目前奶粉經銷商轉型有幾個方向,一個是批發商自己直接開店面對終端消費者,由批發轉向零售;其次是經銷商與嬰童門店捆綁,通過對終端的滲透達到掌握門店的目的。此外,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渠道的利潤越來越低,部分經銷商甚至降低了對毛利的需求,把自己變成一個配送商。
業內人士預測,奶粉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一個拐點,鑒于目前的格局,奶粉行業或將會出現洗牌,明年下半年行業格局將會塵埃落定。
@牟豫 這一新標準,對大品牌影響小一些,但對小品牌影響比較大。因為大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本來就很高,吸引消費者的是品牌而不是某些功效賣點。而小企業知名度不高,本來就是靠功效或其他賣點吸引消費者,一旦缺少了這些賣點,就很難再吸引消費者,新標準的出臺將使小品牌的生存境地更加艱難,或被淘汰出局。同時,一部分小的品類也將出局。
@鄧海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現在消費者紛紛直購、代購、網購進口奶粉,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我們買進口的奶粉人家還限購。”國產奶粉今日的“恥感”,與其說是道德層面的自責,不如說是市場給予的痛擊。健康的市場交易,其實無須繁復的情感糾葛,做好產品與服務,品牌利潤與忠誠度自會不期而至。如何贏得消費者信任,是中國乳業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