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戲畢業的導演,可是卻跨行互聯網做起了個人APP,而且只為大牌明星做。
由吳秀波開始的明星APP創業
本來郁研和互聯網是毫不搭邊的。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導演專業的他,1997年剛一畢業就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廣告公司,那個時候國內的廣告公司還不多,他們憑借自己的實力很快擁有了寶馬、家樂福、聯想、海爾等大客戶。
開始時郁研想做一款由美食家推薦當地美食的產品,他的設想是不管客戶到世界哪個國家旅游,都可以從自己的這款軟件上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當地美食。可就在開發期間,另一個機緣不期而至,吳秀波的經紀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為吳秀波制作一款個人APP。
郁研覺得挺奇怪,自己并沒有做過這種軟件呀,而且做這種產品的外包公司很多,為什么不找一家有經驗的呢?經紀公司的回答是,外包公司溝通起來很麻煩,因為他們不了解娛樂行業的運作方式,不能理解明星的需求,而且往往是產品完成后,后續的推廣和運營又成為一個矛盾點,因為隨著粉絲的增多,運維的成本會大大增加,而之前在談價格時并不能預計到后面粉絲不斷增長的人數,所以外包公司并不熱衷于產品的推廣和粉絲的增加。這樣經紀公司與外包公司的矛盾越來越深,軟件也因此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不愉快的。
了解到這種現狀,郁研在與投資人開會時順便提了一下,沒想到這家風投公司對此很感興趣,他們說公司已經投了二十幾家類似這樣的公司,但沒有一個做成的,他們的結論是沒有娛樂背景的人很難做成這件事。在他們看來,郁研的條件非常適合做這件事,最后他們決定暫停手中的美食軟件,開始轉做明星的個人APP產品。
在合作方式上,為了避免之前外包公司與經紀公司出現的種種矛盾,郁研決定采取三方合作,共同分成的方式。經紀公司、風投公司和開發公司共同擁有這個產品,待取得廣告收益后三家分成。
做明星APP,最重要的是取得對方的信任
但是在接下來關于產品細節的討論中,明星方面與技術團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明星方面的要求往往是產品要炫,最好有三維動畫,加上各種效果。但從產品的開發和使用來講,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案。這時郁研就要出面做對方的工作:我們也希望自己的產品做得炫,好看,這些要求從技術來講不難達到,但是你想過沒有,這樣會大大增加軟件下載的時間,從用戶體驗方面來講是非常不舒服的,有的人可能因為不容易下載就放棄使用了。所以要想讓產品有長久的生命力,主要還是要看內容,要讓用戶能更容易地接受它。
郁研的第一個客戶是吳秀波。粉絲可以在“i吳秀波”上面了解吳秀波的動態行程、觀看視頻、下載壁紙,每天吳秀波都要登陸APP,與粉絲做些互動。郁研笑稱自己是“i吳秀波”的第一客服,因為他只要有時間就在網上與大家互動,看粉絲們對這款產品有什么意見。也有粉絲給他講自己為什么喜歡吳秀波,說在山東的頒獎會場外,突然下起了大雪,吳秀波居然從會場跑了出來,讓助理給大家買水,并與粉絲一一合影,那天他只穿著薄薄的外套,令粉絲們非常感動。
郁研說,在他與吳秀波的接觸中,也能感覺到這個成熟男人的真誠與穩重,“在我看來,現在的吳秀波各方面都進入了一個穩定期,雖然他現在這么紅,但心態非常平和。”
一線明星為什么需要個人APP
與明星們溝通建議他們做自己的APP時,最初他們的反應是覺得沒什么用,不是已經有微博、微信了嗎?個人APP和這些有什么區別?郁研覺得個人APP有兩個自己獨特的優勢:一是能真正實現對粉絲的運營和管理。推出個人APP后,你可以迅速聯系到每一個粉絲,可以知道粉絲的地區分布、年齡、性別,可以根據各種需求來將粉絲分類,統計數量。而對目標人群的準確定位蘊藏的是巨大的商機,這些數據都是寶貴的商業財富。二是可以完成明星的職業閉環。在郁研看來,明星不管是拍電影,出唱片,還是影視歌三棲,不管是國內一線大牌還是國際巨星,都沒有完成一個職業的閉環,就是沒有自己的媒介,明星所有的宣傳都要依靠別人的媒介來實現。而個人APP就是一個自己能掌控的媒介,有自己的話語權,從而完成自己的職業閉環。
擁有自己的APP還存在著潛在的收益,而且這種收益來得很容易。對于明星來說,雖然他們的收入頗豐,但每一筆收入都是用實際的行動換來的,比如廣告費需要你去拍廣告,片酬需要你去拍片,而個人APP可以成為一款不用付出行動就可以獲得收益的產品,如gif動畫,頭像、QQ表情等增值產品的開發,都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獲得收益。
現在,郁研的客戶已經有了吳秀波、海清、黃海波、尚雯婕等人,孫紅雷也正在合同的簽訂中。他們還打算進軍體育界明星,第一個簽下的是易建聯。郁研說,目前他們的產品只面對一線明星,因為只有一線明星才能達到幾十萬的下載量,才能達到商業運作的目標。而在一線明星中,他們更傾向于簽約男性明星,因為他們的粉絲以女性居多,更契合移動APP的使用人群。當然,接下來他們會設計一個適合二線三線明星的平臺。
郁研說,近十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行業,但有兩個行業一直無法進入,一個是金融,一個是娛樂。而移動互聯網成功彌補了這一缺陷,其本身所具有的移動特性可以很方便地進入這兩個領域。為一線明星做個人APP的收益比他們想象的來得快。自從2013年6月第一款產品吳秀波的個人APP“i吳秀波”推出后,他們預計至少一年后才能有廣告收益,沒想到不到半年就有汽車廣告商找上門來,這時這款產品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