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增速放緩,但國企不應該害怕。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大發展、信息時代帶來的商業模式變革潮流,都意味著重大機遇
1“羊毛出在豬身上,未來加油可不花錢。”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在日前召開的中石化2014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
2 “充電樁為什么發展慢呢,真正缺一個什么,缺一個橋梁,能源供應商和汽車生產商之間缺一個橋梁,缺一個商業模式,缺一個盈利模式。”
——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
3“中國移動已走到非常關鍵的十字路口:傳統語音進入加速衰退期,流量經營迎來黃金期,數字化服務推展面臨窗口期,改革創新處于攻堅期。這是公司發展的新常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奚國華在集團2015年工作會議上表示
4“鋼鐵企業適應新常態,要從注重擴大產能的規模化發展轉為注重品種質量提升的高質量發展,從注重產量效益的增長模式轉為注重綜合效益提升的增長模式,從注重提高產品競爭力轉向同時注重綜合競爭力的改革、優化和提升,從注重硬實力的打造轉向更加注重軟實力的提升,從注重國內發展轉為開始謀劃實施國際化發展,并不斷探索企業間、產業間新的合作模式。”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五次會員大會上表示
5“我國經濟的增速減緩是趨勢性、結構性的,但不會是斷崖式的。因為我們國家區域發展的差距巨大,差距巨大的本身也就隱含著巨大的潛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
6“現在經濟已經全球一體化,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去的首先一定是共贏的思想,第二是企業一定要給當地的消費者帶來生活上的改變,第三是一定要對當地的經濟做出貢獻。”
——珠海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