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改革一騎領先之后,作為經濟大省和國資國企重鎮之一,廣東也于2014年2月推出了國企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見稿,接棒國資改革浪潮。廣東省國資體量巨大,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天津。但廣州特大型國企數量不多,資源相對比較分散,同時廣東國企盈利能力偏低,國資質量有待提升,具有迫切的改革需求。這是廣東積極推動國資改革、大力推動整合重組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8月18日,廣東頒布《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廣東省國企改革的時間表,全面確立了廣東國企改革的整體脈絡。

與上海采取多種模式并行不同的是,廣東主打混合制改革。希望通過5年的努力,讓上市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的基本組織形式,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由現在的20%上升到60%,主營業務完全實現整體上市,并明確提出“國有股權出讓不設下限”。因此,提升資產證券化率、注重資本運作、發展國有控股公司和大型國有企業將成為未來廣東國企改革主要方向,路徑將是完善國資監管“管資本”和發展投融資平臺。
2014年11月11日,廣東發布了《關于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廣東省區別省屬國企管理層級和功能定位的分類改革總體思路。此前橫亙在廣東省國資改革中的一些困擾因素,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排除。當然,業界還有很多質疑與顧慮,但方案一出,此輪廣東國資改革的效率也將得到大幅提升。
為了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以及廣東省《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廣東省國資委在省屬2000多戶二級及以下企業中,擇優選取50戶開展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工作。省國資委主任呂業升表示,廣東推出50戶試點企業作為改革的重要抓手,就是打造樣板之舉。
國企改革的關鍵不在于速度和數量,而在于成功率。廣東國資委選出試點企業,意在切實從塑造市場的微觀主體入手,打造混改樣板,積累經驗,以此打開國資改革的格局。而在2014年混改浪潮迭起的廣東國企中,廣新集團、廣藥集團和格力集團這三個不同案例,或許很值得分析。
廣新集團:廣東混改第一槍
2014年4月,廣東國資委首批55個國有企業與民營資本對接的項目之一,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新集團”)與廣州天生印刷器材和廣州天煌柏貿易有限公司等兩家民營企業簽署旗下中山廣新柏高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廣東廣新柏高科技全資子公司)65%的股權資產轉讓合同,轉讓價格為3382.56萬元。
此時,距2014年8月廣東省正式推出混改方案還有四個月,廣新控股先行一步,被稱作打響了廣東本輪混改第一槍。
其實,早在前幾輪國企改革中,廣新集團就不斷探索改革路徑,且頗有成效。
廣新集團是廣東省廣新外貿集團有限公司由原駐港澳的50多家企業整合而成的一家全資直屬企業。公司之前做了30多年貿易。貿易雖強,但是商品小、散且多,很難形成一個有規模的主業。
2005年,廣新集團啟動了“二次創業,再造廣新”戰略,試圖推動集團化管理、專業化發展以及產業鏈協同發展。
2008年,國有資本證券化成為廣東國資的重要發展方向。集團旗下中國最早的廣告公司——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申請,并于201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廣告第一股”。廣新在其改制時投入的約300萬元資本金,如今已增值到30多億元。
也是在這一年,廣新集團旗下廣東省輕工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得知不銹鋼行業龍頭浙江青山集團的清遠子公司在華南市場尋求合作伙伴,遂以8000萬元成為清遠青山的第一大股東。2009年5月,廣新集團組建廣東廣新盛特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廣東輕出擁有的清遠市青山不銹鋼有限公司股份。
在投資清遠青山的時候,廣新集團的控投方式是國有股占40%,青山集團占35%,公司核心團隊占25%。這為日后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啟發。
首次合作取得不俗成績后,廣新集團又先后與青山集團合資了河南金匯、福建鼎信、廣青科技和印尼廣青鎳業四個項目。其中,由廣新集團、廣新盛特及青山集團合資建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廣青科技,已成為廣新盛特的核心企業、主要利潤來源和增長點。
目前,廣青科技的董事長由國資方派出,也就是林夏苗兼任,青山集團則派出人員擔任廣青科技總經理一職。公司大部分的日常運營由總經理決定,重大投資及決策才需要經過董事會及董事長的通過。
“混合制有利于擺脫國企五花大綁式的機制和思維,同時克服民企決策機制靈活卻規范不足的問題。國有資產更加有保障?!绷窒拿绶Q。
由此,廣新集團從單一的貿易行業進入不銹鋼制造業,并實現了國有資本大幅升值;民企青山集團也在借助與廣新集團的合作成為國有大型企業屬下的一級成員企業后,實現了快速擴張,躍升為產量居世界第一的知名不銹鋼生產商。
這一輪國企改革,廣新集團依然在摩拳擦掌。

2014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頒布《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其中特別提到“鼓勵國有資本加強與境外具有相關優勢的產業資本進行合作對接,與行業上下游企業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此外,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在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一節,增加了“注重選擇實力強、信譽好、具優勢的民營企業”等內容。廣東省國資委副主任黃敦新認為,這意味著合作者除了信譽好外,應比國企在某些方面有比較優勢,至少能夠優勢互補。
顯然,廣新集團的超前發展已成新一輪廣東改革的方向。
2014年9月28日,廣東省國資委召開“省屬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企業動員會”,第二天舉行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項目展示對接活動,意在為試點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廣東省國資委在省屬2000多家二級及以下企業中,擇優選定50戶企業及54戶后備培養企業作改革試點。根據國資委的工作安排,50戶試點企業改革方向將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通過組建國資改革發展基金、引入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創新分配激勵機制、改革選人用人方式、整合政策資源扶持、項目培育等系列措施,以培育新的上市群,整體提高資產證券化率,以此帶動面上企業的改革發展。
在50家試點企業中,廣新集團共有7家公司入選,分別是廣東廣新盛特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外貿開發公司、廣東廣新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國義招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金輝高科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廣東省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在省屬企業中排名前列。
2014年11月13日,廣東省《關于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確立了按企業管理級次和功能定位分類推進的改革總體思路,并提出“到2020年推動形成15家左右營業收入或資產超千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集團”等具體改革目標。廣東省最大的貿易型企業廣新控股被歸類為創新型和科技型企業,由此確定了這家廣東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在本輪國企改革中,廣新控股作為省屬多業務混合的企業之一,將從頂層設計入手,秉承實業和貿易并舉的經營戰略思路,實施資本管控式的“五大平臺”。比如,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佛塑科技一直擔當著新材料、新能源的主要平臺,定位相對清晰。但在廣新控股旗下,還有相當部分傳統業務一直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它們將在新一輪改革中重新厘定自己的競爭力。
廣新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成曾表示:“混合所有制確實是推動經濟發展最有效率的形式,創新性最強。國有企業回報率為6%~7%,但是民營企業普遍超過10%。從發展速度和回報來看,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得最快,回報也是最高和最穩定的?!?/p>
白云山:百億元融資三亮點
廣州市國資企業改革的方案遲遲未掀起蓋頭,但在資本市場上,相關國企一直在摩拳擦掌。這不,廣州市第二大國有控股上市企業廣藥集團旗下白云山在停牌一個多月后,突然宣布與馬云“約了”!
1月13日,白云山發布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和2015年度員工持股計劃。在白云山的定增預案中,定增對象包括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添富-定增盛世專戶66號資產管理計劃、上海云鋒新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前三者均是國資背景,上海云鋒則是廣州國資系統之外唯一的戰略投資者,由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云參與創建。添富—定增盛世專戶66號資產管理計劃為廣藥員工持股計劃。
白云山此次定向增發融資近百億元,刷新了A股醫藥行業定向增發融資規模。這是廣州國資繼廣州友誼資產重組之后在資本市場的又一重大動作。
此次百億元融資方案呈現出“三大亮點”。
第一大亮點是國資比例提高。混改案例中,幾乎都是國資下降民營資本加入或提升,但令人意外的是,此次定向增發的大頭是國有資金,廣藥集團、廣州國發、廣州基金等在內的國有資金合計投入了近90億元參與認購,結果國有股份沒有稀釋,反而從45%升至54%,白云山成為國資絕對控股的企業。
廣州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雄橋對此回應了“三個看好”:第一是看好醫藥健康產業前景可觀;第二是看好廣藥集團在新一屆董事會的帶領下,圍繞著大南藥、大健康、大商業、大醫療四個板塊,業績相當突出;第三是看好此次通過增資形成的良好平臺。簡言之,看好產業、看好團隊,看好平臺。
第二大亮點是國企向互聯網轉型。過去一年,互聯網思維一詞簡直被說爛了,但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么,如何積極擁抱互聯網,大多數人很迷茫。在互聯網化浪潮中,大部分傳統行業國企被拋在后面。但現在,互聯網巨頭馬云旗下的云鋒投資成為了白云山的戰略投資者。這對于人們印象中一向守舊的地方國企來講,稱得上是一個大的突破。
當然,這與廣東省領導力推有關。從廣東省委領導對電子商務的大力支持,到廣東國資委改革工作會議的講話,都顯著提升了市場對廣東國企積極擁抱互聯網的預期。
對于一直看好大健康產業的馬云來說,阿里健康投資廣藥白云山,則打入到了傳統醫藥產業下游的最前沿。近幾年我國醫藥電子商務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未來行業成長空間廣闊。此番電商巨頭聯袂醫藥國企,共同探索新醫改和移動互聯大背景下雙方的跨界合作。阿里健康CEO王亞卿表示:“我們可以探索O2O模式、處方扭轉途徑,通過雙方資源互補在醫藥電商走出一條新路?!痹谶@樣的合作共享模式下,白云山有望成為國內首個成功邁入千億元市值俱樂部的健康產業龍頭企業。
第三大亮點是試水員工持股。2014年6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以建立和完善勞動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機制。這之后,兩市近70家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

2015新年伊始,國資委主任張毅主持的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全體會議,審議了《關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顯然,2015年將是國企改革的實施年,而員工持股成為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國企加緊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在白云山定增方案中,添富—定增盛世專戶66號資產管理計劃的委托人為白云山2015年度員工持股計劃,由包括公司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公司、下屬企業及關聯企業工作的員工認購。參加本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為4883人,認購員工持股計劃的總份額不超過42378份,每份金額為11920元,總金額5.05億元。其中,參加本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為11人,合計認購不超過3680份,認購份額占員工持股計劃的總份額比例為8.68%。允許參與員工范圍包括上市公司、合資企業和關聯企業。三類企業加起來的總員工數大約有5萬人,其中上市公司為2萬人。如果按照上市公司員工計算,這次員工持股比例大約有20%;按照總員工數計算,約占10%。如此人數眾多、數額較大的員工持股計劃在近兩年的國企上市公司改革中并不多見。此次白云山大規模地實施員工持股,有助于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為廣州國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格力:珠海國資改革破局
提及廣東國資改革,格力集團是繞不過去的一家企業。不是因為董大姐的一系列高調言論,而是營收超千億元的格力在廣東國企中的超然地位。這家規模龐大的國企,恰又處于目前正大力推動改革的領域——競爭性行業。也正是由于這兩個原因,任何有關格力集團國企改革的進展,都吸引了外界大把眼球,具有廣東國企改革試點破局的戰略意義。
2014年2月19日,在當年的國企改革進程史上,是注定被濃墨重彩的一天。
這一天,廣東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召開,宣布新一輪國資改革正式啟動。當天,格力集團旗下的格力電器、格力地產率先公布了改革方案。格力集團的改革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無償剝離格力地產、口岸公司和格力航空投資股權及格力集團對格力地產的債務,將該資產注入新成立的??毓荆欢莿冸x后的格力集團將以不超過公司49%的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此前,格力集團主要有四個經營實體工業板塊:以格力電器為核心的電器板塊、房地產板塊、海島旅游開發板塊以及其他業務板塊,主要資產仍集中在家電業務。第二大板塊格力地產2013年營業收入為21.64億元,在格力集團整體營收占比不足5%。這一改革方案的發布,意味著部分經營不確定性相對較高的地產及平臺類業務將被剝離出去,集團集中發力工業板塊經營領域。此前在集團中所處地位和受重視程度相對不足的地產板塊,或將加快發展。
而同一天晚上,央企中國石化發布重磅公告:擬在對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
中石化在央企層面揭開了混改面紗,格力集團則是第一家從集團層面踐行這一改革的地方國有企業。一南一北,一央一地,遙相呼應。以格力集團的改革為序幕,珠海啟動了新一輪國企改革。
廣東省國資委和珠海國資委為國企改革做了充分的制度和平臺保障。2014年3月,珠海國資新設立的全資子公司珠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定位為大型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型公司,主要職能是根據珠海市國資委授權對部分珠海市屬國有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責,并按照要求進行政策性和策略性投資等,以整合相關國有資產資源。
實際上,珠海市2013年明確提出國有資產四年倍增計劃,將打造參與國際中高端競爭的一流國有企業,未來將新增若干上市企業。珠海市委書記李嘉馬年春節后便赴格力電器調研,期冀格力通過改革煥發出更大的生機、活力和更強的競爭力。10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以打造高端制造業為著力點,支持格力集團參與全球中高端競爭。而這一發展思路,與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倡導的工業精神和她帶領下格力電器多年來堅持的專業化道路尤其契合。
此次國資委主動剝離非核心地產業務,表明其深耕家電主業并將格力打造成高端制造業平臺的決心。集團母公司將變成一個更純粹的投資控股平臺,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國有資產得以更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剝離而出的地產業等也將被強化監管,實現市場化管理運營。
由于格力集團此前曾發過三期中期票據,根據規定,格力集團改革劃轉資產及轉讓股份事項觸發了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的條件。因此,債權人會議能否順利通過相關議案,成為格力集團改革能否繼續進行的關鍵。
2014年6月23日,格力電器一位獨立董事向媒體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不是要將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一味強調國企退出,而是尋找二者融合的機會。不管這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誰,都將有利于公司的治理和戰略轉型?!?/p>
2014年8月,格力的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實質進展:超過八成的債權人持有人同意國企改革。這為格力集團下屬非電器類產業騰出了空間,掃除了程序障礙。
進入2015年1月,格力集團與新控股股東珠海投控簽署《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書》。根據該協議,格力集團將其持有的格力地產3億股無限售流通A股(占格力地產總股本的51.94%),無償劃轉至珠海投控。由此,格力地產正式并入珠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珠海國資改革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