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輿情危機的爆發與擴散,與病毒傳播的模式存在高度相似性。企業潛伏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經濟問題、市場問題、民工討薪問題等在一定條件下,可能隨時爆發。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危機效應將在瞬間傳遞給世界,對企業的商譽和品牌造成極大傷害,嚴重的可能危及企業的生存。現實告訴人們,每一次重大突發事件,都伴隨著海量的信息在互聯網和其他媒體上傳播,信息量之大和傳播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在互聯網的條件下,大數據時代危機傳播的重要特征。
“大數據”給企業的危機公關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互聯網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企業在危機預防與處置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危機產生的因果關系,更要關注危機事件的相關關系,只要發現了突發事件各個現象的相關性,就可以尋找到危機公關的方程解。大數據為企業危機公關從戰略到戰術的創新提供了機會,云計算技術和互聯網為收集和利用大數據提供了條件。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將危機問題歸結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識別潛在的危機,監測危機爆發前的蛛絲馬跡,及時發出警報,就可以給企業危機應對預留出時間和空間,幫助企業未雨綢繆,做出相應的對策,使企業在處置危機過程中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
“大數據”能為危機公關提供精確的數據和可靠的指導,用數學的概念、方法和理論,給危機傳播以定性或定量的把握。企業需要通過與關聯方的合作,來實現大數據的利用。例如在建筑企業里發生概率比較高的農民工討薪問題,企業嘗試運用危機公關太極運行模式,通過專業公司收集歷年來農民工討薪的相關數據、企業內部相關數據,農民工的工資與企業回收賬款、農民工返鄉時間、政府關于農民工的政策、媒體和公眾對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關注度等數據,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記錄體系,以時間為軸將其系統化、完整化、精確化,制作數學模型,通過專家比對來識別危機,分析預測未來若干時間內農民工討薪發生的概率、媒體的報道概率和輿情烈度,據此發出早期警報。企業近兩年來,嘗試運用數據分析,預測夏收和春節前容易發生農民工討薪問題,這個時間段是突發事件的高峰期,企業據此提前采取措施,從而降低了農民工討薪事件發生的概率。
質量安全事故是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此可以收集歷年數據和當前的相關數據做全面分析。比方說,一個工程的混凝土數據、鋼筋的配比、施工的溫度、基礎和框架的承重、工程環境和媒體、政府以及公眾的關注度等,通過量化的方法把這些內容轉化為數據,制作成數學模型,來預測是否會發生質量安全事故,一旦事故發生,負面輿情的烈度。這樣的預測可以幫助企業搶先一步確定危機應對策略,采取應對措施,配置相關媒體資源,對于減輕危機事件損失、維護企業品牌和形象都十分有益。
近年來,企業探討應用大數據預測危機傳播有了一定成果。每逢敏感時間節點,企業依據數據做出預測,將預測結果確定在一個有效范圍內,發出早期的警報,收到了較好的預防效果。大數據分析預測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和危機傳播的烈度、趨勢和走向,根據多年來的數據累積和分析,準確率可以達到70%以上,這就為企業的危機解決方案提供了決策的依據。實戰中,大數據提高了危機防范和應對能力,使新聞危機發生的概率下降28%,危機傳播的概率下降42%。
危機公關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大數據時代危機公關要有新思維。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用數據為危機公關服務,是提高危機公關有效性和高效率的重要創新手段。中國建筑工會主席劉杰在《危機公關道與術》序言里說“有危機防御能力的組織將贏得未來發展的優勢”。有危機防御能力的組織將是那些能夠駕馭所擁有數據的企業。只有改變以往危機公關思維,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