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7月,財政部在中央單位實施臺式計算機、打印機批量集中采購制度。隨即一些省市開始自發地在當地推行批量集中采購。廣東、江蘇、廣西等地都分別對這種方式進行探索。
集采背景
其實《政府采購法》中并沒有關于批量集中采購的規定。可以說,批量集中采購是政府采購實踐探索的產物。總結各地批量集中采購的實踐特點,可以給批量集中采購下一個定義,即批量集中采購是指對一些通用性強、技術規格統一、便于歸集的政府采購品目,由采購人按規定標準歸集采購需求后交由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統一組織實施的一種采購模式。
2014年6月份,財政部正式啟動批量集中采購工作。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作為集中采購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這項工作。《政府采購法》實施九年來,協議供貨始終是中央單位信息類產品采購的主要方式,并在政府采購制度建立和改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品目協議價格高于市場價、采購人任意選擇高配機型、化整為零規避公開招標等問題。批量集中采購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在實施批量集中采購之前,中央單位購買電腦和打印機等通用設備都是通過協議供貨進行的,各種品牌和型號都在網上公示。協議供貨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小額、零星采購的需要,提高采購效率,而且協議供貨的品牌、型號、價格均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采購的公平、公正。但是協議供貨制度施行多年以后,存在不少現實問題。一是采購人實際采購的協議供貨價格與當期市場價相比偏高;二是采購人任意選擇高配置的機型進行“豪華采購”的行為難以有效控制;三是存在采購人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規避公開招標的現象。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協議供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體現政府采購公平競爭、規模效益的本質要求,且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改革的深入發展。
批量集中采購則較好地解決了協議供貨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實現了真正的集中,同時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厲行節約、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批量集中采購工作取得的成效是非常顯著的。首先是價格優勢,總體來說,批量集中采購的價格比市場價格低了10%-15%。其次是采購人單位的認可度逐步提高,特別是一些主管部門,批量集中采購的方式有利于規范下級單位的采購行為,促進部門建立內部管理機制。
集中采購規模優勢明顯,據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宋義武介紹,江蘇的批量集中采購目前實施的品目包括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和打印機,臺式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兩個月采購一次,打印機是一個季度采購一次,各個部門單位采購期的前一個月報出計劃,經過審核以后,由采購中心來實施。“通過批量集中采購,我們想發揮規模效益,過去買一臺兩臺價格不夠優惠,現在集中起來買幾百臺,數量大,發揮規模效益,提高市場參與率、競爭度,有許多大的廠商都可以來參與,拿出最好的東西、最優的價格,實現效益最大化。”
財政部國庫司政府采購管理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批量集中采購需求歸集、統一采購的做法,表明其是真正意義上的集中采購,是加強集中采購工作的方向。
多種手段解決問題
在實施了多期各類品目設備的批量集中采購后,采購中心也發現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有的地方采購規模偏小,無法真正實現規模效益,難以吸引廠商直接參與投標,依然是廠商授權市經銷商參與競價,這無疑增加了中間環節,對采購價格的下調有一定的制約。二是采購周期較長,采購效率有待提升。兩個月組織一次網上競價,經銷商中標后向廠家訂貨需要7-10個工作日,采購單位購買電腦至少需要2到3個月,無法與協議供貨“立等可取”的采購時效相比,更難以滿足如公安系統、高等學校等單位的急需、特需之采購要求。
面對這些新的問題,各地開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江蘇省率先創新方式,宋義武認為,從采購人角度來說,只要增強計劃性,即使兩個月采購一次也不會影響工作。批量集中采購這種制度要求采購人提前做好采購規劃,時間問題只要各個部門單位配合起來還是能解決的。“江蘇有一個叫‘公物倉’的制度,是資產管理一項新措施。我們可以在每一批采購的時候我們同時采購一批集中放在‘公物倉’,比如說按10%,如果一批集中采購100臺,就多采10臺,在兩期批量集中采購之間,如果有某個單位需要我們就從‘公物倉’里面進行安排,到下一期的時候再補上來,實質我們這個公共倉有一部分集中的批量采購的產品來滿足它。如果說通用產品不能滿足用戶需要,比如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則可以單獨申請特殊采購。‘公物倉’解決應急問題,特殊采購滿足特殊需求。”
而廣東省在充分總結省級批量集中采購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圍繞“物有所值”目標,按照“統一標準、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的原則,提出了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批量集中區域聯動采購的工作思路,制定《廣東省批量集中區域聯動采購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批量集中區域聯動采購工作實施范圍、實施時間、實施程序和職責分工等。同時,考慮到各地市的實際情況,批量集中區域聯動采購實行自愿原則,鼓勵具備采購計劃電子化管理條件的地級市先行先試。
通過實施批量集中區域聯動采購,能夠以規模采購取得價格優勢,有效解決以往存在的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區域不同市場價格的局面,從而有利于形成統一的政府采購市場。此外,通過制定統一的配置標準,實行客觀量化評審,為生產廠家或代理商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平臺,同時,也有利于促使生產廠家通過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來獲取市場份額,與原有的協議供貨模式相比,無論是采購價格還是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將會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