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銜枚疾進
5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5]42號文轉發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特別指出,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改革舉措,對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具有戰略意義。文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推進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加強監管,多措并舉,在財稅、價格、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證社會資本和公眾共同受益,通過資本市場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等多元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運營管理,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與效率。
6月8日,財政部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指導意見》進行了全面部署,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認為,《指導意見》的印發,是我國PPP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PPP發展進入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的新階段。在公共領域推廣PPP模式,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財政部門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可以說,PPP頂層設計的“當頭炮”已經打響,組建了一個工作機制,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搭建了一個制度框架,推出了一批示范項目,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要“真刀真槍”地推進項目建設。
河北試水政策助力
5月12日,記者見證了PPP試點的一次“集體行動”。河北省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重點項目推介會暨PPP論壇召開。河北省對外發布首批32個PPP中的重點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估算總投資達1330億元。
32個精選重點項目分布全省11個設區市,包括石家莊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石家莊市國際展覽中心、石家莊市正定新區綜合管廊、唐山市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基礎設施和配套、承德機場、滄州市黃驊港綜合保稅區(首期八項)工程等項目以及一批供熱、供水、公路和污水處理項目。 河北省PPP已經駛入“快車道”。
此次河北PPP推薦會,從投資規模和參與人數來看,在全國范圍都比較少見,可見河北省推進PPP的決心和力度。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參觀PPP推介項目宣傳展示時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拿出更多有含金量的項目,推出保障政府和社會資本雙贏的政策措施,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同時,財政部門要建立嚴格的績效評價機制,對項目運作、公共服務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確保項目建設運營達到預期效果。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將來會有更多項目推廣PPP模式,補齊河北基礎設施落后短板,這些PPP項目將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平等協商、風險分擔、互利共贏的原則,牽手社會資本共惠民生。”河北省財政廳廳長高志立在推薦會上介紹。
同時,據高志立介紹,河北省財政廳將聯合有關部門積極為項目實施提供支持,搞好服務,推動全省PPP工作盡快駛入“快車道”。
一是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河北將綜合運用政府采購、統一聘請社會中介咨詢機構、給予財政獎補等方式,強化重點項目扶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運作。
二是在技術方面給予支持。進一步加強PPP項目操作培訓,為項目運作提供全方位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推進項目規范、高效運作。省級將重點抓好20個示范項目,加強工作指導,努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案例、典型案例。
三是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持。2015年省級預算專門安排PPP專項資金3億元,對各地政府推廣PPP工作給予獎補。
四是在信息方面給予支持。建立連接政府、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之間的PPP信息支撐平臺,及時發布推廣PPP模式的政策和項目信息等,實現三方信息“一點通”,并收集政策建議和公眾意見,服務項目實施。
河北把PPP不僅僅作為一件事,更是作為財政系列改革的一部分,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提高公共產品和供給能力與效率的重要舉措,下大力狠抓推進。
政府搭臺專家獻策
如果說PPP是一臺戲,就是政府搭臺,各方唱戲,以最大程度發揮PPP的優勢和力量。
據河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推介會吸引了省內外的200多家客商以及管理咨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代表參加,踴躍程度超過預期。
在5月12日下午舉行的河北省首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論壇上,諸多業內資深人士對河北推進PPP建言獻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孟春認為,歷史實踐證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轉方式、調結構,核心是發揮市場的作用,要盡一切可能調動民間資本的力量。目前社會資本對參與PPP的項目仍然存在著不少顧慮,主要是PPP項目投資周期長,項目大,參與者多,運營復雜,特別是社會資本在與政府交涉的時候難以取得平等地位,所以推廣PPP模式一定尊重市場的選擇,要把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放在平等的地位,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合作、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PPP項目投資周期長、投資額大,與中期財政規劃聯系密切。因此,把PPP項目納入中期財政規劃對規避政府財政風險、管控好PPP項目自身風險均有重要現實意義。中期財政規劃與PPP項目銜接的核心問題在于對財政收入進行預測。中期財政規劃尋求財政周期性的總量和結構平衡。
白景明認為,對地方財政來講,對中期財政收入要關注三點:一是PPP項目大都是跨年度項目,因而就需要具體測算各年支出需求額,由此測定財政承受力,這涉及對地方可用財力增長潛勢的把握;二是測算財政收入要細化到各稅種,包括共享稅、固定稅種的收入走勢;三是財政收入測算要綜合考慮經濟新常態的中、長、短期影響,要分析對本地影響究竟如何。同時,各地還要細化支出預測,按照現行制度框架,政府的PPP項目支出責任不能超過10%。因此,推動PPP時要進行中期財政支出預測,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支出需求,在這個條件下測定各地到底可以搞多少PPP項目。
浦發銀行投資銀行部項目融資主管鄭大衛認為,PPP最需要的就是資金,金融機構是否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PPP,完全取決于對PPP風險的認識。鄭大衛認為,財政部已經下發了文件,也采用了針對PPP項目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和合同文本,合同關系比較清晰,政府補貼也納入了預算,可以說可預測的現金流是較為穩定的。同時,政府對項目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和績效評價,所以現在的PPP比過去的BOT的融資風險是相對可控的。
對金融機構如何推動PPP,鄭大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是通過銀行的平臺讓各級政府和社會投資人都能有動力、有熱情來參與到PPP中來;第二,建立總分行級的項目庫和社會資本庫;第三,銀行要幫政府和社會資本建資金池;第四,由于PPP涉及到的行業類型特別多,所以對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PPP項目的交易架構和投融資機構,銀行要研究模板,提供給政府和社會投資人;第五要與政府部門、PPP中心、行業同業建立資金和技術援助渠道;最后要加強人才培養,為PPP金融服務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