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牛市、一帶一路、互聯網+、工業4.0等熱潮襲來,曾經被寄予高度期望的新型城鎮化,似乎漸行漸微,關心的人少了?
其實不然,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地位從未改變,并將在接下來的改革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對于新型城鎮化的認知還遠未成熟。
過去的城鎮化,我們取得了很大成績,短短幾十年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歷程。樓高了,路寬了,但是也留下了諸多后遺癥。農民被趕上樓、公共服務跟不上、鬼城頻現、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固化……
“新型”城鎮化根本在于尊重規律。城鎮化曾經被過度解讀和妖化,是的,不可否認,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確實重要,但這種認知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過去的城鎮化干了很多違背規律的事情,于是,在倉促的城鎮化中留下很多憾事。
在此番新型城鎮化試點中,至少有五個方面需要著力解決。比如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等。
客觀來講,這些問題在上輪城鎮化中同樣遭遇過。問題還是這些問題,但是辦法不能是老辦法。所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尊重人、尊重規律。
在這個過程中,財稅改革的推手從未離開,并將更為重要。城鎮化中的財稅改革至少有幾個發力點。一是應當明確中央與地方的支出責任,重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支出關系,解決地方政府財力問題,避免重走“土地財政”的老路。二是城鎮化最終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這要求財政體制從過去生產型的主要鼓勵投資轉向鼓勵消費,轉向滿足社會平等的訴求。相應的,財政支出方向和支出結構應該發生變化。
前路依然漫長。尊重規律,就是尊重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