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實踐表明,單一的期指產品已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期指產品,雖然有較大的市值覆蓋率,但由于該指數偏重于大盤藍籌股,其代表性未必特別高,在結構性行情中很難全面發揮作用。今年的市場格局又出現新變化,大盤藍籌股滯漲,中小板與創業板大幅走高,滬深300指數不但在全面刻畫市場走勢上顯得無力,也難以為投資者在追逐市場熱點時提供有效的風險控制,是時候該給期指“擴容”了。
不可替代的風險管控作用
所謂股指期貨,就是以某種股票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標準化期貨合約。約五年前,中金公司率先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終結了國內金融市場無股指期貨的歷史。
這些年來,盡管市場曲折多變,但股指期貨還是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有效堵截“逼倉”等高?,F象出現的同時,也逐漸顯現了其在發現價值、管理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8·16”事件。2013年8月16日,某證券公司的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導致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升,媒體將此次事件稱為“8·16烏龍指事件”。事故發生后,當事方馬上采取措施,通過指數期貨進行對沖,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損失。雖然其操作行為被認為存在內幕交易,此事成為業內丑聞,當事方也受到了相應處罰,但從技術上看,這一操作本身體現了專業水準,也從某個側面充分顯示出股指期貨在市場交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管控風險作用。“8·16”事件以后,市場各界對股指期貨的積極作用有了進一步認識,期指交易呈現更多理性色彩。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操作。不少機構開發出了以股指期貨為工具的對沖產品;有的還利用股指期貨對股票倉位進行套保;還有不少投資者在股指期貨進行高頻交易,回避股市下跌風險的同時,還能夠在指數的上下波動中獲取超額收益。特別是在2012-2013年間,股市走勢很差,大盤陷入持續的陰跌之中,當時不少投資者主動在股指期貨上開設投機性空倉,由于操作方向正確,也能在弱勢格局中盈利。這種狀況的出現,使市場上初步形成了雙向交易的氛圍,為股指期貨這一重要金融衍生品的發展、也為證券市場的完善,打下了基礎。
難以全面覆蓋的缺陷
近幾年來的實踐表明,單一的期指產品已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期指產品,雖然有較大的市值覆蓋率,但由于該指數偏重于大盤藍籌股,其代表性未必特別高,在結構性行情中很難全面發揮作用。
去年11月下旬,隨著央行降息,以銀行等權重板塊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出現罕見的持續飆升行情。與之相應的,則是股指期貨也出現大幅上漲,作為主力合約的當月合約,在去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的13個交易日中,只有兩個交易日處于下跌趨勢,累計漲幅高達32.29%。到2015年1月5日,連續計算的當月合約已經達到3,768點,較去年11月20行情啟動時的2,529點要高出1,239點。而此時,那些做對沖和套利的投資者卻叫苦不迭。這是因為,他們的股指期貨在上漲過程中還出現了大幅升水,令原定的套保策略無從實施。另外,由于是結構性行情,盡管股指上漲不少,但還有大量股票并沒有上漲,有的甚至下跌,導致股票現貨與股指期貨標的擬合度很低,原先相對完備的對沖交易模型此時根本發揮不了作用。結果這批投資者損失慘重。當時市場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滿倉踏空加對沖”,描述得頗為形象。
出現這種狀況,投資者在行情判斷及決策上的失誤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問題的根本在于,由于股指期貨品種設置單調,客觀上使得投資者在面對這種單邊結構性行情時,無法構建有效的對沖體系,以致套利模式完全失靈。甚至,在股指軋空式上漲時,期指出現百點以上的大幅升水,也沒有人去做期現套利。這只能說,僅有單一品種的股指期貨交易,在這里遇到了問題,其功能已經無法得到真正的發揮。
期貨品種擴容的緊迫性
怎么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出路也很簡單,就是增加新的股指期貨產品,讓那些重要的指數都能夠有與之相對應的期貨合約,大幅提高期指產品對現貨的覆蓋,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避免因為市場出現比較突出的結構性行情而導致股指期貨無法發揮其作用的問題。
在去年年底的那波大行情中,真正大幅上漲的股票,數量其實并不多,具有明顯的“二八”特征。滬深300指數表現強勢,中證500指數則比較平淡,創業板指數不漲反跌。試想一下,如果那時除上證300指數期貨外,還有中證500指數期貨,那些按價值投資思路組建“廣覆蓋型”投資組合的投資者,就有可能借助這個品種來對沖風險,避免滿倉踏空的尷尬。如果當時還有創業板指數期貨,那么持有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也可通過做空鎖定風險。
進一步說,今年的市場格局又出現新變化,大盤藍籌股滯漲,中小板與創業板則大幅走高,此時滬深300指數不但在全面刻畫市場走勢上顯得無力,也難以為投資者在追逐市場熱點時提供有效的風險控制。如果說在過去,人們看到股指期貨在價值發現與風險管控上正發揮出越來越大作用,那么令人遺憾的是,此時這些功能在被淡化。而這些現象都告訴我們,是時候給股指期貨品種擴容了,需要抓緊去做這項工作。
在一個相對完善的證券市場里,股票現貨與股指期貨是兩個不可或缺的品種。它們的聯動,維系著市場的平穩運行,也提高了交易效率。當然,股票現貨交易是基礎,指數期貨是衍生品,指數期貨從產品安排到規則設計,都應盡可能符合股票現貨的需要。在境內證券市場已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征、結構性行情業已成為市場主流的情況下,股指期貨產品如果過于單一,顯然無法滿足需要。誠然,增加指數期貨產品會帶來一定風險,特別是對于那些波動幅度較大、且流動性相對有限的指數來說,需要認真考慮操作風險。好在,應對去年年底滬深300指數劇烈波動的實踐表明,現行指數期貨交易中的風險控制還是相當到位,因此,時下推出上證50、中證500等一些較為成熟指數的期貨合約,應該完全可行。而且,現在還有必要抓緊研究諸如中小板、創業板指數的期貨,進一步豐富產品線,更好地適應投資者需要,也為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提供更為可靠的基礎保證。
據了解,有關方面已關注到這個問題,對股指期貨的擴容也有了初步的方案。我們認為做這一工作,一定要有緊迫感,新的合約越早推出,對市場越是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