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電表的行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1行業發展歷程
電能表分為感應式機械電表、電子式電表和智能電表。智能電表是在電子式電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利用模擬或數字電路實現電能計量功能的電子式電表,克服了傳統的感應式機械電表人工抄表效率低、數據偏差大、防竊電功能差等弊病。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擴展數字技術的應用,使電子式電表具備了分時計費、預付費等功能①。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數字采樣技術應用于電力測量。采用數字采樣技術的電子式電表以處理器為核心,對數字化的被測對象進行各種判斷、處理和運算,從而實現多種功能,不斷滿足電力市場的發展對電能計量的要求。隨著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模擬數字轉換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逐步完善,促使性能優異和功能多樣的電子式電能表迅速發展,尤其是其智能化功能日趨完善,使得全電子式智能電表逐漸成為電力測量的主要設備。
圖表1 智能電表產品發展歷程
1.2行業發展現狀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電工儀器儀表制造業主要包括:電能表、智能電表、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電磁參數測量儀器儀表、電磁參量分析和記錄裝置、配電系統電氣安全檢測與分析裝置、電源裝置、標準與校驗設備、擴大量限裝置、電力自動化儀表及系統、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非電量電測儀表及裝置、其他電工儀器儀表產品、電工儀器儀表零部件等14類②。
在堅持內需主導發展戰略的推動下,電工儀器儀表行業宏觀上實現了平穩發展。隨著近年來電工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加快,其工業銷售速率整體有所放緩,自2011年以來維持在10%左右,但行業銷售值卻連年提高,已經從2006的180.58億元③增長到2012的479.4億元 ④。由上述數據可知,我國電工儀器儀的市場規模正逐漸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行業內各細分子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而電能表和智能電表作為電工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子行業,同樣獲得了巨大發展。2009年我國電能表總銷量為10,190.57萬臺,其中出口為1,102.65萬臺⑤。隨著國網公司推出“全覆蓋、全采集、全預付費”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以及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能電網的目標,電能表和智能電表的行業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1.3行業上下游與競爭格局
圖表3 行業上下游
智能電表的行業上下游如圖4,上游行業包括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五金、塑膠表殼等,下游行業包括電網公司、能源公司、房地產公司、企事業單位等。由于我國電力行業的特殊性,電網公司的智能電表需求占到了整個行業的80%,因此,電網公司的采購需求對行業競爭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家電網公司于2011發布《關于全面推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電工儀器儀表產品規格、技術標準逐步統一,采購權限也逐步由縣市級電力企業向省級電力公司、電網總公司集中,采購模式由國家電網進行統一招標。這一政策使得電工儀器儀表各大企業的競爭由過去的區域性競爭逐步轉變為在同一平臺的競爭,行業競爭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具備強大綜合實力的大公司必然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實力、產品實力和資金實力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電能表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以科陸電子、林洋電子為代表的電能表上市公司在競爭中處于壟斷競爭的地位。
2.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
2.1加大智能電網建設投資帶來巨大的市場
2010年3月國家電網發布了《國家電網智能化規劃總報告》。根據報告,我國將全面建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其中智能電表作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電網智能化的發展。《報告》指出要實現對所有電力用戶和關口的全面覆蓋,實現用戶負荷、電量、電壓等重要信息的實時采集,及時、完整、準確地為有關系統提供基礎數據,為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的分析、決策提供支撐,為實現智能雙向互動服務提供信息基礎。根據規劃,我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將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建設規劃內容如下表所示:
圖表4 國家電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規劃⑥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在2014年底將達到100%的覆蓋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對直供直管區域內所有用戶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⑦。而智能電表作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智能用電的基礎條件。大規模部署和使用智能電表可有效改善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達到優化負荷、降低非故障停電時間、減少或推遲電力建設投資等目的。目前,智能電表已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配、供電側,如供電局、電力公司、工礦企業等。隨著國家對智能電網建設投資的加大,智能電表相關產品市場空間仍將進一步擴大。
2.2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將促進行業市場的發展
2009年11月,我國政府宣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⑧。其中,電力行業消耗一次能源占比50%以上,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⑨。從國家節能減排指標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任務相當艱巨。
從解決途徑來看,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智能電表的建設可以提升電力公司的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綜合分析數據,提供經濟用電、咨詢指導,并為能效管理提供基礎支撐;可以幫助客戶合理調整用電策略,提高用電負荷率,降低用電成本;還可以為政府主導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和有序用電提供必要手段,從而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因此,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將為智能電表相關產品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2.3城鎮化進程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2004-2013年,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從41.76%迅速提高至53.73%,10年時間提高了近1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超1.2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已達7.31億⑩。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將形成對房地產市場的巨大需求,國家將不斷加大對中小型城市及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城鎮化建設將持續、快速推進。2011年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新華網訪談室接受專訪,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時表示:“今后5年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12”。伴隨著國家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的實施,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將逐年增加,必將拉動用電需求強勁增長,從而帶動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等產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長。
2.4電力消費需求的增長對用電設備的投資具有帶動作用
2004年全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為21,971億千瓦時13,而201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已達53,223億千瓦時14,年均增速高達10.33%。雖然增速呈現逐步放緩的態勢,但全社會用電量持續提升。
我國對電力消費的強勁需求拉動了電網公司對電力設備的持續投資。在國家電網的電網智能化投資規劃中,用電環節的投資占比高達30.8%,2011-2015年計劃投資579億元,占到該階段智能化投資的33.1%,年均投資額將達到116億元16,其中絕大部分將用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智能電表的采購17。因此,隨著我國對電力消費需求的增長,智能電表的市場將持續擴大。
2.5電網公司采購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未來的行業競爭格局
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市場化改革方案,新一輪電力改革開始啟動,《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已經開始在征求意見。“新電改方案”提出“四放開、一獨立”,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相對獨立。在這一背景下,電網公司的集中采購政策可能發生變化,采購模式將可能從目前的壟斷式集中采購走向市場化采購。由于電網公司的采購占據了國內電表行業80%的市場,未來,如果電網公司的采購政策出現變化,將可能造成市場的重新洗牌,行業競爭格局也將隨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