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指森林資源資產在轉讓、出售、企業兼并、企業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清算、擔保、企業租賃和債務重組過程中對其公允價值所做出的合理估算,為森林資源資產的各種交易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法;對策建議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根據特定目的、遵循社會客觀規律和公允的原則,按照國家法定的標準和程序,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以統一的貨幣單位,對具有資產屬性的森林資源實體以及預期收益進行的評定估算。它是評估者根據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的實際情況、所掌握的市場動態資料和多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森林資源資產所具有的市場價值進行的評定估算。
1.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起源與發展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林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的需要,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林業投資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城市化進程中對林地的征占以及強勁的集體林林權制度改革,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從而推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不斷發展。
1997年由原林業部和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聯合頒布了《關于森林資源資產產權變動有關問題的規范意見(試行)》、《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這三個文件對森林資源資產產權變動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相關內容做出了相應的規定,為我國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規范意見,客觀上推動了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發展,標志著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的初步建立。
2.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特點
森林資源資產是一種特殊資產,因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具有一定特點。
2.1林地資產和林木資產的不可分割性
林地資產和林木資產構成了森林資源資產的實物主體,其他森林資源資產則是由其派生出來的。而林地和林木具有不可分割性,林地價值必須通過林木價值測算來體現。
2.2森林資源資產的可再生性
森林資源資產具有可再生性,若經營科學,可實現持續經營和永續利用。
2.3森林經營的長周期性
森林經營的周期少則數年,多則數十年,上百年。這樣長的經營周期應在持續性、經濟性、公益性的經營原則指導下,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確定目標,實行分類經營,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
2.4森林資源資產的復雜性
森林資源地域性差別大,評估時除考慮森林的價值外,還要考慮森林級差地租,即不同區域和森林地位級、地利級。如氣候條件、土壤肥沃程度、是否適地適樹、交通條件等。尤其是交通條件,無論對用材林、經濟林還是對景觀資產價格,都具有較大的影響。森林資源物種多樣,且既有實物資產,又有無形資產,構成十分復雜。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大,資產清查非常困難。鑒于此,評估時一般利用森林調查資料和資源檔案,采用核查的方法來確認資產數量。對較復雜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時,要通過較多的相關因素或系數進行調整,不同于一般的資產評估程序。
3.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
森林資源資產與其他資產一樣,評估的基本方法包括收益法、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但由于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以及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復雜性,在方法的具體運用上要比其他資產復雜得多。
3.1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評估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的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運用收益法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評估時,以森林資源資產可連續獲利為基礎。如果沒有預期收益或預期收益很少而且不穩定,則不能采用收益法。收益法的運用,實際是對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未來預期收益進行折現或本金化的過程。一般又包括資產未來收益有限、資產未來收益無限的情況,資產未來收益無限中又包括未來收益年金化和未來收益不等額的情形,對于不同的情形,要采取相應的具體方法。
3.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也稱成本法,是指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時按被評估資產的現時重置成本扣減其各項損耗價值確定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方法。
森林資源資產的重置成本是按在現行市場條件下重新營造與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相類似的資產所需的成本費用。由于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其重置成本法的具體運用與一般資產相比有較大區別。
3.3市價法
市價法也稱市場法。是指通過比較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與最近售出類似資產的異同,并通過林分質量、物價系數對類似森林資源資產價格進行調整,從而確定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價格的評估方法。
運用現行市價法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需要有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森林資源市場。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交易越頻繁,與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相類似資產的價格越容易獲得,同時,也要求參照物及其與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可比較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可以搜集到。
4.對策與建議
4.1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執法力度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必須找出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評價標準,以公平性、公開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原則為指導,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辦法,使該行業有法可依,并加大對評估工作的執法力度,嚴格約束評估機構和監督機構的法律行為。
4.2加強森林資源資產隊伍建設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從業者不僅要掌握一般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技術,還要熟知林學、采運的專業知識,要求多學科的協同工作,是一種動態的、市場化的社會經濟活動。
因此,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要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不僅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理論培訓,還要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并經過嚴格的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培養一批能較好地掌握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執業人員隊伍。
4.3積極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體制建設
現已頒布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法規較少,還不能滿足當前業務開展的需要,應加快制定有關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辦法、實施細則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的實施辦法。建立健全評估體系,確認從事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規范性的制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