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對供電設備的穩定性、連續性,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保證電氣設備的穩定性運行,就需要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測和維修。早日發現問題,及時的采取針對性、有效性的檢修,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合理降低運行維護費用,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關鍵詞】電氣設備;檢修;問題;探討
1.現狀分析
(1)由于電氣設備各部件之間使用壽命存在個體差異,即使是同一類設備,由于運行環境和外界的影響不相同,其使用壽命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按照某一固定的檢修周期對電氣設備進行計劃檢修,勢必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有的設備使用壽命過期了還來不及修理,只好在設備出現了突發性的故障或事故后進行事后檢修和搶修,既對電網造成了波動危害,又使檢修工作處于倉促應付的局面。而有的設備還沒有達到使用壽命周期就提前進行了檢修,既降低了電氣設備的可用率,又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
(2)定期維修的弊端。
由于電氣設備的初始狀況和現場設備的運行狀況有很大差異,即現場設備的“健康”狀況好壞相差甚大,而定期維修制度幾乎無視這些狀況的差異,而采用統一的、一刀切的定期維修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現在維修結果上,要么維修過剩,要么維修不足。工程的實際情況大多是出現維修過剩,經常出現“小病大治”、“無病亦治”的盲目維修的現象,這種維修過剩的結果,必將出現如下維修的弊端:
1)一些狀態良好的設備,因盲目維修而出現故障或潛在故障,維修達不到恢復設備原有的可靠性的作用,而是增加了設備的故障隱患和故障率。
2)降低了設備的可用性,許多維修迫使設備停機。中斷對用戶的不間斷供電,這是增加停機維修的次數的必然結果。而提高供電可靠性是供電企業非常重要的基本考核指標。目前,定期維修是電氣設備停運的主要原因,往往占全部停運時間的60%以上。
3)增大設備運行管理成本,使企業在市場和發展競爭中不堪重負。電氣設備的大修費用是企業管理中主要的支出費用,該費用在電力企業經濟活動中所占比例不小,這就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必須對企業設備現行所執行的定期維修制度進行改革,以經濟效益的觀點和要求來指導維修策略的分析選擇。
(3)隨著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使用,特別是真空、六氟化硫介質斷路器的推廣采用、新型電力變壓器的投產等,急需采用新的電氣設備檢修模式。傳統的檢修模式已明顯滿足不了現代電力生產的需要。一方面強調“到期必修”,并不是按設備的實際狀況檢修,造成檢修人員、材料等浪費,降低設備可用率;另一方面設備健康狀態不可控,由于未到周期,不進行檢修,使設備健康狀況日益下降,造成電力系統和用電客戶損失。
2.電氣設備的狀態檢測技術
實施電氣設備狀態檢修的措施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是融現代監測技術、現代診斷技術等一體的新興技術,是一種科學、合理、經濟的檢修模式。
電氣設備狀態監測為設備的故障診斷和性能評估提供了依據。因此有必要對他們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設備的狀況,以確保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狀態監測是指通過各種測量、檢測和分析方法,結合系統運行的歷史和現狀,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評估,以便了解和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并且對設備狀態進行顯示和記錄,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并為設備的故障分析診斷、性能評估提供基礎數據。
3.發展方向
開展電氣設備狀態檢修就是保證電力系統可靠運行、減少設備事故的有效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可靠、優質的供電不僅是現代化工業的重要標志,而且直接影響現代工業產品的質量。為此,采用新技術,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已是十分緊迫的任務。如何高效、環保、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電氣行業的目標。通過有效管理等手段在達到以上目標時,同時實施以下技術:
(1)開展狀態檢修,降低維護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利用檢測技術、手段、設備的研制開發,廣泛采用高可靠性、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監測設備。
(3)用監測診斷向監測、診斷、管理、調度系統化,集成化發展,直接服務于設備狀態檢修。
開展狀態檢修首先要確定所開展的設備對象。對主設備實行狀態檢修,減少停電時間,減少設備維護成本,此項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逐步開展。應采取先試點運行,積累經驗,逐步實現新型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的狀態檢修,條件成熟后穩步推廣,并逐步向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輸電線路狀態檢修延伸,使檢修工作逐步由“到期必修”轉向“應修必修”。這將是供電企業狀態檢修的發展方向。不但有利于實現減人增效,而且十分有利于提高運行可靠性。隨著企業深化改革和技術進步,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設備可靠性和優質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高設備狀態檢修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4.結論
近年來我國電氣設備制造引進不少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尤其是21世紀以后,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使得電氣系統的裝備水平得到較大的改善。因此,電氣設備的維修制度和維修方法也要隨著形勢適當的進行調整,才能提升電氣設備的穩定性、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