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濕地所蘊藏的巨大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逐漸被人們認識。而人們的過度索取,忽略了對它的保護。近年來濕地的生態退化屢見不鮮,這使得人們漸漸意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本文以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例,探討濕地的保護,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濕地;價值;保護
1.濕地概念
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征水生植物。濕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
黑龍江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總面積5787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濕地生態系統、自然景觀資源和棲息于其中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濕地類型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泛洪平原濕地、草本沼澤濕地。截至2013年,有400多種高等植物、45種魚類、6種兩棲類動物、6種爬行類動物、228種鳥類、38種獸類分布于此。旅游景點有白銀中華濕地、肇源西海濕地公園、三岔河等。綜合來看,肇源沿江濕地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大力加強保護,對保護江河源頭的河流、湖泊、草甸、沼澤、沙丘和灌叢,保持自然植被不受破壞,河流水質不受污染具有重大意義。
2.濕地的價值
濕地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其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我們將濕地經濟價值分為直接價值和潛在利用價值。
2.1濕地的直接價值
(1)濕地可以直接滿足人類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以及農業灌溉用水,同時濕地也是地下水最主要的水源存儲地。
(2)濕地可以給我們提供包括木材、藥材、動物皮革、肉蛋、魚蝦、牧草、水果、蘆葦等資源,同時還可以提供水電、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
(3)濕地蘊涵著豐富秀麗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觀光旅游的好地方。據統計,一座濕地公園可以每年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2.2濕地的潛在利用價值
(1)濕地可以調節洪水流量,在汛期調蓄洪水,在旱季補充水源。
(2)濕地內生存的植物及微生物可以凈化水源,中和水中的有害物質,因此被譽為“地球之腎”。
(3)濕地是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徒、越冬的場所,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瀕危物種。因此,濕地的存在對于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瀕危物種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4)濕地可以影響局部氣候,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促進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
(5)復雜的濕地生態系統在自然科學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濕地還保留了具有寶貴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是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場所。
目前,全世界約有濕地5.14億公頃,我國濕地面積約3848萬公頃(包括稻田和人工濕地),居世界第四位、亞洲第一位。關于濕地所蘊含的的經濟價值,國際上有研究認為,全球每年的濕地價值總計約為15萬億美,由此可見濕地就是一座聚寶盆。
3.東北濕地現狀
東北地區現有55塊大型濕地,其中8塊濕地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區。由于近年來人為破壞和全球氣候變暖,東北地區現有的濕地存在著面積萎縮、水質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情況,這些不利因素導致了濕地生態功能退化和失調。以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為例,近10年來,出于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的要求,由于過度開發利用,缺乏有效的保護,導致了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的入水量銳減,土壤鹽分上升,土地鹽堿化加劇。以前大片大片的蘆葦群落現在已經嚴重退化。全球氣候變暖,又導致周邊地區的工農業取水量加大,濕地的退化更加嚴重。同時,農業生產時所使用的化肥和農藥通過地表徑流加重了對地下水的污染。這使得濕地脆弱的生態早已不堪重負。過去15年間,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灘涂濕地減少了近50%,剩下的灘涂濕地正在遭受堿性植物的侵蝕!
4.濕地退化原因分析
自然資源自身的非排他性,就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從自然資源中獲益,而忽略了對他的保護。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有關保護濕地的國家級法律法規,與濕地相關各方都竭盡全力的從濕地資源中榨取經濟利潤,但當問題出現時各方相互推搡,互不認賬,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同時存在政出多門的現象,政府失靈現象也加重了濕地的退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濕地保護投入不足,正因為沒有充足的資金為濕地保護提供保障,讓一切的想法和措施都變成了紙上笑談。
5.濕地保護措施
(1)統一立法。制定一部全國性的濕地保護法規,將“濕地”作為獨立、統一的立法對象加以保護。
(2)實行補償機制。濕地自身的經濟價值如果得不到開發,勢必會造成浪費,特別是濕地周邊的居民及企業,保護濕地就意味著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因此,采取適度的補償機制,在保障公共權益的同時,兼顧個體利益。對于肇源沿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的開發,應秉著“促進濕地沿岸經濟轉型”的目的,進行綜合整治,既要關閉周邊的污染企業,又要鼓勵其他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3)加強水資源管理,跨流域調水。濕地的根本是水,保護濕地,其關鍵在于打通濕地內部各個水系之間的聯系,而通過跨流域調水就可以建立各個水系之間的聯系,但在調水之前應秉著“先治污后調水”的原則,先解決沿岸水污染、水浪費,再跨流域調水。
(4)加大財政投入和科技投入。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通過建立“節水型社會”,一方面可以杜絕水浪費,保持水質,防止濕地退化。另一方面濕地生態的逐步恢復還可以改善局部氣候,帶來更加豐沛的降水,進一步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
總之,保護好濕地資源,就是為當地百姓造福,更是為子孫后代造福,只有政府和企業及個人都行動起來,摒棄短視行為,將保護濕地真正當成自己的責任,我們寶貴的濕地資源保護才會有希望,我們的綠色生態生活才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