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層國土所綜合信息化政務平臺是省、市、縣三級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延伸和補充。該平臺的建設不僅是對基層國土所硬件設備的一次投入,更是在新形勢下,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鄉鎮國土所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并為建設中的“金土”工程和深化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內容,提供前瞻性的參考。該平臺的建設旨在通過建立江蘇省東臺市國土局與各鎮國土所互聯的國土資源電子政務計算機網絡,并有針對性地開發適用于鄉鎮國土所的各種應用軟件,實現包括東臺市國土所服務窗口電子政務系統、網上審批以及視頻會議等諸多功能。
1.網絡系統總體框架
東臺市基層國土所網絡建設的整體方案,是在改造現有的局域網的同時,搭建各鎮國土所局域網,以SDH或DDN為基線,以千兆交換機互聯,組建成互聯互通的廣域網。網絡簡易拓撲結構如下:
圖 1-1 東臺市國土資源所聯網框架圖
以三層交換技術為核心,千兆交換主干,百兆交換桌面。以VLAN 和VPN為手段,實現網絡的獨立性和統一性。
1.1對于主干交換機應滿足下列要求
(1)高速、可靠、穩定。
(2)支持端口捆綁及彈性鏈路技術。
(3)提供余電源、風扇。
(4)支持硬件加速的第三層交換技術。
(5)支持組播和組播路由。
(6)支持QOS、ACL、流量限制等高級特性。
(7)支持引擎控制模塊余技術。
(8)支持多種類型的模塊、線卡接入。
(9)支持多種網絡應用升級,具有良好的投資保護。
1.2工作組交換機應滿足下列要求
(1)線速二層交換技術。
(2)靈活提供12/24/48口10/100M端口。
(3)提供光纖和雙絞線上聯選擇。
(4)支持端口捆綁及彈性鏈路技術。
(5)支持交換機堆疊。
1.3各網段的防火墻選擇
整個網絡系統由于需對外實行 internet 服務,為有效的對各內部的數據進行保護,以防止來自內部、外部的惡意攻擊,所以必須在內部網絡上架設防火墻。防火墻應滿足下列要求:
(1)具備分組過濾、應用代理的復合型防火墻。
(2)具備面向對象的管理機制。
(3)具備基于狀態檢測的過濾技術。
(4)支持TOPSEC安全體系。
2.網絡系統建設
基于國家電子政務“政務內外網”標準網絡結構體系和《國土資源信息網絡建設規范》,以安全性、可擴展性、可靠性為建設原則,東臺市各鎮國土所局域網聯網工程將主要由東臺市和23個鄉鎮國土所政務內網(內部局域網)組成,政務內網接入江蘇省國土資源主干網。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政務管理信息的傳輸與數據交換,提供遠程政務共享信息和交換信息的傳輸,政務內網承載政務應用系統的運行,東臺市國土資源電子政務主干網絡基本結構如圖1-2所示。
圖1-2 東臺市國土資源主干網絡結構圖
3.軟件平臺選型
東臺市國土所綜合信息化政務平臺的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開發平臺等。
3.1操作系統
目前服務器操作系統主要有 Unix和WindowsNT/2000/2003兩類。在充分考慮東臺市國土資源局現有軟硬件條件和技術人員素質、可維護性、使用便捷性以及當前操作系統發展趨勢等因素,本平臺擬選用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2003 作為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客戶端使用Windows2000 Profession/WindowsXP。
以Windows 2000Server作為操作系統的服務器,雖然性能不如采用Unix 操作系統的服務器,但其硬件價格較低,具有Window系列軟件統一的GUI界面,系統的維護和操作簡便,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各種Windows系列軟件,豐富系統的功能。在軟件結構上可以充分利用Microsoft 的 COM+和 DCOM 模型,開發基于組件式的應用系統,且系統具有較靈活結構。Windows 2000 Server支持TCP/IP、IPX/SPX和 NetBEUI協議,內置Internet服務器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為開發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應用提供了方便。具體配置如下:
東臺市國土資源局為:
(1)客戶端:Windows 2000/XP。
(2)服務器端:Windows 2000 Server/2003 Server。
各鎮國土資源所為:
(3)客戶端:Windows 98/2000/XP 瀏覽器 IE6.0以上。
3.2數據庫管理系統
從系統性能價格比和應用普遍程度看,當前的數據庫系統軟件中,SQLServer和Oracle二者均可作為大型地理信息系統的后臺數據庫。SQLServer 有高性能價格比、可伸縮性強、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等特點,是大多數中小規模用戶的首選;Oracle具有很好的安全管理機制和海量數據管理能力,是一些大型系統建設的首選。根據性價比、用戶數量以及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推薦的數據庫平臺等多種因素,本平臺數據庫管理系統配置為Oracle 9i。
4.綜合信息化政務應用系統開發與組成
4.1綜合信息化政務應用系統開發
東臺市國土所服務窗口電子政務系統主要涉及國土資源政務、綜合事務以及信息服務等多種業務的管理,這要求應用系統必須能夠同時處理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內部、自下向上或自上而下不同級國土管理部門間業務請求,適應多層次廣泛的用戶,方便跨網絡通訊平臺,功能通用性、可重用性、獨立性以及可維護性強,三層分布式開發模型可適應大型、多平臺、分布式復雜政務應用系統軟件開發建設的需要。
三層分布式架構模型就是將業務應用系統在邏輯上分為表示層、應用服務層、數據層三層結構。表現層即應用系統人機交互界面,主要功能是根據預先設定的業務流程,向系統提出業務處理的請求,同時對系統處理的階段性或最終結果做出進一步響應;應用服務層主要用于大批量事務處理、跨平臺信息通訊、事件管理、流程控制和數據訪問管理,它把復雜的業務邏輯細分為多項功能單一的服務,每項服務都可以相對獨立的中間件來實現其功能,并通過分布這些中間件,以平衡數據處理負載,協調邏輯關系,調整業務規模和業務規則,這一層可部署在網絡的任何地方,為各種業務表現層所共享,通常也稱之為應用服務器;數據層就是傳統的數據服務器,包括各種類型的業務數據庫、基礎數據庫、文檔等。
圖 1-3 東臺市國土所服務窗口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架構
用戶對數據的訪問請求,通過表現層客戶端軟件提供的用戶界面輸入,并經應用服務層數據轉換工具轉換為對數據層數據庫的請求,數據服務器處理完請求后,將結果通過應用服務層,返回給表現層,由應用層顯示和輸出用戶所需的結果。表示層、應用服務層和數據層三層有機的組合和配置構成政務應用系統,東臺市政務應用系統架構模型見圖 1-4。
圖1-4 東臺市國土所服務窗口電子政務系統開發方式
由圖 1-4 可知,政務應用系統開發的核心是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它主要包括運行管理平臺和基礎定制平臺以及服務提供平臺三部分組成。應用系統開發的主要技術路線為:首先通過市縣級國土資源政務應用系統需求調查和系統分析,制定市縣(區)兩級的業務與數據體系規范,形成通用業務應用模型;其次利用電子政務基礎定制平臺對業務應用模型進行組件式、工具式、工作流式工程搭建和配置,同時動態地建立電子政務平臺支撐數據庫(業務規則庫、資源庫)、各類基礎數據庫和業務數據庫訪問存取方法;最后通過電子政務運行管理平臺對電子政務平臺支撐數據庫的解釋和調用,形成運行化的政務應用系統。基于統一電子政務基礎平臺的東臺市電子政務試點項目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了業務流程、配置管理、用戶界面、系統接口的統一,為市、縣和區級國土資源政務應用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4.2綜合信息化政務應用系統的組成
東臺市國土資源所政務應用系統包括:地政業務管理、礦政業務管理和綜合事務管理等應用系統,如圖1-3所示。
地政管理信息系統按業務可劃分為: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用地審批、土地開發復墾與整理、農地轉用與征用等方面業務應用子系統。按行政職能部門可分為耕地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地籍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土地利用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土地利用規劃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
礦政管理系統按業務類型可分為:礦產資源規劃、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等業務應用系統。按行政職能部門可分為礦產資源管理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地質環境處(科)業務管理子系統等。
圖1-5 東臺市國土資源所政務應用系統組成
綜合事務管理系統包括:公文管理、執法監察管理、信訪管理、人事管理、黨務管理、科教宣傳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
信息服務系統主要指對國土資源系統內部和社會公眾服務的網站。通常包括信息發布、電子信訪、主題社區等服務內容。
5.構建該信息化政務平臺的創新性探索
5.1以SDH或 DDN專線為主干連接局機關、鎮國土所
現在的國土資源信息化系統大都集中局一級機關里,而沒有深入到最基層的各個鎮國土資源所,使得國土系統的信息化僅僅停留在表面,很多基層工作仍然是老一套的工作方式。連通局、鎮后,對于整合國土資源、處理國土信息、開展國土服務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5.2以OSPF加密協議和多層交換技術為核心,保證國土系統網絡的安全可靠性
5.3以網絡通信為基礎對國土系統內外提供交流服務平臺
對內:可以利用網絡方便的進行指令的上傳下達;對外:可以利用網絡提供網上業務申請、辦理。
5.4以網絡架構為依據對國土系統實行新型的管理模式
利用局域網絡的架構、實時政務應用系統,可以方便的檢查各鎮國土資源所的工作狀況,局機關可以隨時對各鎮國土資源所進行工作指導;多層的網絡管理模式帶出了國土系統的新型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關于印發《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41號,中國國土資源報社 國土資源通訊,2006(14).
[2]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 TD/T1016-2007.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謝系仁.計算機網絡教程[M].人民郵電出版設,2002,10.
[4]鄔倫等.地理信息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7.
[5]國家技術監督局.軟件工程術語(GB/T 11457-1995)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